如何评价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很多人对于三国的故事都已经了然于心了,当然了大家比较了解的常常会谈论到的往往是刘备,曹操和孙权这三个人。对于其他的故事可能了解的相对较少。曹操的儿子都是比较有名的,曹植七步能够做出名诗,曹丕也是有着自己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历史人物曹丕该怎么评价?以下就是一些关于曹丕的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曹丕 (187年——226年),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受到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好多人都忽略了曹丕的历史作用,低估了他的真实实力。毕竟,能从曹操手里接过权力,绝非是等闲之辈。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丕显得比较中庸,可以说是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甚至还有人认为,曹丕连死去的曹昂都不如,丝毫不受曹操的关注和宠爱。
这么看来,曹丕可真的是属于爹不疼和娘不爱的角色。可是,自视甚高的曹操,却将魏王之位传给了曹丕,难道说曹操糊涂了吗?显然不是。
据《三国志》记载,曹丕从四岁起就能诵读,从八岁起就能提笔作诗。同时,在老爹曹操的亲自指导下,学习刀剑武术和骑射功夫,而且剑术在当时颇为高。如果说,曹丕是典型的文武双全之人,笔者认同。
既然曹丕如此的,那为何会在曹氏兄弟中间并不出彩,甚至默默无闻呢?
一、主观上
曹丕生于世家大族,而且深受其父曹操的影响,很早就懂得故意隐藏实力的重要性和需要性。
看来,在乱世纷争的年代,“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曹丕同学很早就懂得了。
二、客观上
不得不说,曹操的几个儿子个个出色,实在是太过厉害。尤其是,曹的长子曹昂,的,深得曹操宠信,长久以来都被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和锻炼。
之后,曹彰开始在军事上崭露头角,屡屡跟随老爹曹操南征北战,战功卓著。
而曹植则文采斐然,声名赫赫,得到了当时许多文人和士族的高度认可。喜欢舞文弄墨的曹操,也特别疼爱这个儿子。
再以后,曹冲出现了,曹熊出现了……。而且,个个都是来者不善,对于世子之位虎视眈眈。
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下,曹丕能够杀出重围继任魏王,足以说明了他的实力。
在夺嫡之争中,曹丕敏锐地认识到,曹操所要的接班人,并不需要样样精通,而需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和意志。事实上,曹操的儿子中只有曹丕认识到了这点。
曹植的确很有文采,的确才高八斗。但是,好文采或许能做一个好诗人,但却做不了一个好领导,甚至是好君主。尤其,曹植身上带有的那种洒脱不羁和豪放直率,是做接班人的大忌。
曹彰的确是曹氏中较能打的一位,南征北战,军功显赫。但是,曹彰只适合担当武将,严重缺乏应有的政治能力,完全没有统御的实力。
反观曹丕,他既懂得收敛和隐忍,又懂得争取。在大哥曹昂受宠时,曹丕跟在曹昂身后,尽力竭力的辅佐大哥;在几兄弟夺嫡时,曹丕又适时的选择隐忍,给曹操留下不会骨肉相残的印象。
而当需要积极争取时,曹丕又据理力争,迎难而上。
在剿灭袁绍后,曹丕得见了三国第一美女甄宓,立即向老爹曹操提出求娶的要求。甚至,他不惜忤逆曹操的意愿,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通过长期的观察,曹操彻底意识到,曹丕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物。而且,曹丕在政治上也表现得成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是一个合格继承人应有的素养。
由于曹丕不像曹植那样恃才傲物和目中无人,能够暗中结交朝中的许多重臣,逐渐赢得了贾诩和司马懿等人的鼎力支持,使其成为日后取胜的重要外援。
较终,因为一件事而使得曹操下定决心,传嫡于曹丕。
一次,曹操要带兵出征,作为儿子自然要去城外送别。曹植依仗自己才情横溢,洋洋洒洒做了长篇大论为曹操送行,猛夸自己老爹的各种丰功伟绩。而曹丕却反其道而行之,既不作诗,也不称颂,就只是埋头痛哭,而且哭得情真意切。毕竟,自己老爹去上战场,作为儿子的难道不应该担心,不应该痛哭么。
笔者个人认为,曹丕绝非大多人认为的那般平庸,他在权谋心术和运筹帷幄方面,是曹操众多儿子中,较出色也较像曹操的一个。事实证明,曹丕在建立魏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极大地提升了魏国的国力,为西晋完成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天不假年的曹丕,在年仅四十岁就早早过世了。之后,刚刚建立的魏国也很快就落入了司马氏之手。
假如!曹丕能够多活几年,那可以不断壮大魏国的实力,极有可能在他任内就完成三国的大一统,没有后来司马家的事儿了。
(转载自悟空问答: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