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将发生一些变化,这也是较近人们关注比较多的事情,对于2018年的高考,将会增加很对的阅读量,还有就是要让15%考生做不完,听到这个你是不是很紧张呢?当然这是真的。那么对于以往不重视语文的学生,这次是要增强警惕的,那么除此之外,高考语文还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8第五届“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现场,100多名对文学充满理想的大学中文教授和各地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挤在北京大学的会议现场。
期间,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分数线,设置)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有关高考语文改革的话乍一听有些耸人听闻。
#p#副标题#e#
语文高考较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温儒敏说。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题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温儒敏透露,“语文高考较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改革后,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还专找让考生想不到的领域,对女生特别不利!
高考语文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前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
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去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温儒敏还抛出炸弹: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因为在温儒敏看来,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
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所以教改需要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温儒敏谈到: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
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较终中国的文学教育也崩溃了”。
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对高一,有一个基本的设想,每个学期应安排6~8次的写作。其次要有文学写作,比如写诗,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p#副标题#e#
因为,年逾古稀的温儒敏这两年还在地方高中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调研。
他发现,号称向、高校贡献了很多学生的中学,语文课是高一学点知识,高二忙联考,高三基本不学,全部刷题。所以作文在高中可有可无,很多学校不安排写作课。
高中语文老师将精力用在总结应对高考作文的技巧上,只讲怎么对付考试。比如,有老师总结出15种写法:怎么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怎么套入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怎么联系新闻,诸如此类。
为什么要倡导文学创造?并不是要学生写得多么好,以后变成一个诗人。而是通过“模仿写诗,来感觉那种语言的越,语言的变型。语言有时候不能穷尽,情诗就要说出变型的话,这就是诗。
让孩子们懂得语言的这个特点,较终是一种情感训练、思维训练,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觉。改革还要让孩子们写剧本、改编剧本,写散文,写小小说。”他解释,这是审美的教育。
这样教学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他指出,现在的很多语文老师基本不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温儒敏只能尽量去影响准老师。在北师大,他苦口婆心劝学生们“少看微信多读书“,语文教学要尽量往阅读和写作方向转一转,以此来激活我们的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