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在部编本教材的影响下,也会发生的变化,现在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关于高考语文命题趋势的变化,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增加的阅读量,那么老师与学生应该怎样去面对呢?小编为大家汇总了2018年高考语文将会发生的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关于高考语文改革的观点引起圈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指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具体会是怎么样的变化趋势,考生和老师该如何应对?我们一起看看吧。
#p#副标题#e#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来自中青报的报道,近日,在2018第五届“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现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关于高考语文改革的观点引起圈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学语文教育领域,温儒敏先生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旗帜性人物,他的观点对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高考语文改革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本文梳理了温儒敏当天所透露的多个观点,值得老师和家长们高度关注:
▶ “语文高考较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 高考语文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前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去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 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
▶ 教改需要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 高考语文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较终中国的文学教育也崩溃了”。(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
▶ “高中语文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全线崩溃!”
▶ 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对高一,有一个基本的设想,每个学期应安排6~8次的写作。其次要有文学写作,比如写诗,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 为什么要倡导文学创造?并不是要学生写得多么好,以后变成一个诗人。而是通过“模仿写诗,来感觉那种语言的越,语言的变型。语言有时候不能穷尽,情诗就要说出变型的话,这就是诗。让孩子们懂得语言的这个特点,较终是一种情感训练、思维训练,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觉。改革还要让孩子们写剧本、改编剧本,写散文,写小小说。”
#p#副标题#e#
高考试题增加了阅读量,考生和教师如何应对?
梳理近三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量增加成为日益清晰的改革趋势。
201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文字量大增,考生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新看点。当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首次设置长阅读考查,整张试卷文字量达到8500字左右,比去年增加了1300多字。
此外,结合阅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而且在理综、文综、文科数学等多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大。
2015年语文卷在结构上给广大考生一个深深的震撼:试卷一改过去开篇就是拼音题、挑错别字题的结构,而是三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量的文字内容给考生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结构在北京高考历尚属首次。
“实际上阅读文本增加了2300字,除去新增的1300字,我们通过精简题干等方式节省出1000字给予阅读文本。”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阅读文本文字量的增加,让我们常说重视阅读不再是空话。”
北京市去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透露,今后,本市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更多地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另外,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更加强化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语文增加了阅读量、古代文化常识,数学新添数学文化,汉语科目则加上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物理将以往选考的动量首次列为考试。
语文科目增加阅读量、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变为考试。
#p#副标题#e#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表示,以往选考时,选“文学类文本”的学生很少,许多学校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这次调整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的考查,也将对教学中存在的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另外,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针对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趋势,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徐南南表示,当下流行的碎片化阅读、短阅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学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刘德水表示,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因为上面所说的一部名著,学生都不可能在高三一年读完。“这就需要考生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完整地读原著,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