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是学生们初中复习的重点,也是学生们初中学习的总结,好的成绩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所以学生们想要提升成绩,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那么具体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关于中考备考中学生们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应该付出的努力等等的事情,小编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吧。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提升。
临近中考,在繁杂的复习迎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清主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分水岭,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学生,都关注。现在,离中考还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会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的感觉。那么,在这较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是做题、复习课本、补课还是怎么做呢?
作为长期在初中从事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的教育人,我给你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破除中考前的焦虑,才是第一要务
越是到临近考试前,学生也好、家长也好,甚至包括一些年轻教师也好,都会陷入到焦虑之中(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种焦虑,在心理学上,一般叫做“考前焦虑症”。由于现在中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个考前焦虑症,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有可能成为患者。
而作为家长,在这个相对比较关键的时刻,要记住一点,轻装上阵,心态平和上阵,信心满满的上阵,可能会事半功倍。破解考前焦虑症,需要家长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信心满满;同时,越是复习应考的关键时刻,越需要适量的运动,因为运动,既可以帮助睡眠,还能够在时间内转移注意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适度减压,给孩子更加宽松一些的环境。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中考虽然重要,但并非人生的全部——即使失败了,人生大厦也不会因此坍塌。
有些事情,咱们不妨先做一些较坏的打算!
第二,以本为本,建立知识框架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的学生,考试成绩是好是坏,其根本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是因为没有依据课本,建立起知识框架。
个人认为,作为家长,要引导学生,将的中考科目进行梳理,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和能力框架。思维导图和知识树,是一种比较好的建立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方式。
举个例子,语文的阅读,不外乎几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阅读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知识梳理出来,就形成了思维导图,把这张思维导图固化在脑海里,上了考场,就可以按图索骥了。
写作历来是语文的大头,写作,不也就是那么几种文体吗?现在一般都是话题作文,这种作文的写作都是由基本套路的,把握套路(有点八股文的意思),至少保障底线嘛。
第三,刷题很重要,但务必加强针对性
在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想系统的复习,难度实在是很大,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也不会起到作用。这个时候,刷题,成了通行的复习应考方式。个人建议,可以将当地和邻近地区近些年来的中考试题,完整的做上几套,从中了解中考试题的出题思路。
在刷题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如何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个问题,要考什么,为什么这样考,还可以怎么样来考——你连出题人的心思都摸透了,何谈考不好呢?
自然,大规模做题的时间逐渐过去了,越到较后,越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练习。特别是错题,要建立错题本,梳理错题,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到了较后1-2周的时间,千万不要再面面俱到,把那些错题,啃清楚、啃明白,你就将在考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了。
第四,整体观照学科基本情况,补短扬长
中考的科目,各地有所差别,一般是5-7个学科。因为较终比较的是总分,所以,就需要对中考学科,进行整体观照,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
针对优势科目,就要在扬长和保持上面花一些功夫,有些几乎已经到了顶点的,就没有需要过多纠缠。举例来说,数学,考上140分,你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145分?这种学科,保持的优势即可,没有需要太过于执着。
而针对薄弱学科,就需要找到有潜力的薄弱学科。举个例子来说,物理,100分,只能考上60分,增强30分的可能性有多大?
还有就是一些没有多少潜力的薄弱学科,有的时候,就只有干脆暂时选择战略性放弃。三水三心高考的时候,就直接放弃了英语——学和不学一个样,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能够增强的学科上呢?
事实证明,我的战略性放弃是正确的,英语虽然分数极低,但其他学科都发挥正常水平,还有的学科过一般水平。
总之,面临大考,越到后期,作为家长,越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越需要采取适当的战略,引导孩子建立知识体系,加强针对性,找准冲刺口。
希望的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