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时候,有的学生记忆力不好,学习的东西还没等到真正的吸收就会遗忘,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很多的家长对此疑惑,“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我觉得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较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家长可以辅助帮助学生去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遗忘是大脑正常的进程,在个体学习完一段材料之后,遗忘就立即产生。根据心理学研究,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性遗忘。遗忘对学习材料的保持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付遗忘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复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而言,学习的本质即是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结,遗忘即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新的联结减弱,复习即是使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的关于学习内容的新联结再次得以强化巩固,使已经减弱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再次得到强化加强。
从以上可以看出复习对于学习内容的保持重要,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复习习惯:
首先,家长要教导孩子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复习。众多普通心理学研究证明,理解后的知识易记难忘。可见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要复习好功课,需要先得把知识消化了才行,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做到: 上课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课听懂。
其次,家长要教导孩子要及时复习并且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这是因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的曲线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学习新知识后的24小时之内遗忘的速率较快。所以,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当天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也就是说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较后,大量有关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要教导孩子复习时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1.尝试回忆。尝试回忆就是下课后独立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这样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增强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2.看教科书重点看尝试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
3.整理笔记先把上课时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增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看参考书把精彩的内容、精彩的题目及时摘到课堂笔记上,这样就会促使知识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习逐渐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