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这首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很多人都曾经提出了质疑,夜半还能听到大钟声吗?类似这种质疑声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句诗的赏析和质疑解答,供大家学习了解!
一、六一居士的质疑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在《六一诗话》中提到过: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说,很多诗人作诗,因为舍不得好句,因此就罔顾事实,造成语病。例如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自然是佳句,但是三更可不是打钟的时间。
二、宋朝彭乘《续墨客挥犀》
彭乘(~1049),字利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欧公诗话有讥唐人“半夜钟声到客船”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以谓人之始死者,则必鸣钟,多至数百千下,不复有昼夜之拘,俗号“无常钟”,意疑诗人偶闻此耳。
余后过姑苏,宿一院,夜半偶闻钟声,因问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唯姑苏有之,诗人信不缪也。
彭乘与欧阳修是同时期的人,他说有人说寺庙的夜半钟声叫作无常钟,不分白天黑夜,可能是张继路过时,恰好有人去世了敲钟。后来彭乘路过姑苏住在庙里,半夜闻钟,寺庙里的和尚说这是分夜钟,有什么奇怪的?彭乘问了一下,原来姑苏城的寺庙半夜都打钟。
三、范温《潜溪诗眼》
范温(生卒年不详),字元实,号潜斋,他是名臣范祖禹(1041-1098)的幼子,吕本中的表叔,秦观的女婿。
范温《潜溪诗眼》:
欧公以"夜半钟声到客船"为语病。 《南史》载"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为限。阮景仲为吴兴守,禁半夜钟。(至唐诗人如于鹄、白乐天、温庭筠尤多言之,) 今佛宫一夜鸣铃,俗谓之定夜钟。不知唐人所谓半夜钟者,景阳三更钟耶?今之定夜钟邪?然于义皆无害,文忠偶不考耳。
《南史》 卷十一 ,列传第一,介绍齐武帝的宫殿时,提到了半夜钟:
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庄饰。
《南史》 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中介绍丘仲孚:
仲孚字公信,灵鞠从孙也。少好学,读书常以【中宵钟】鸣为限。灵鞠尝称为千里驹也。范温说,南朝时,就有了半夜敲钟的习惯,不知道寺庙的钟声,是传承于何时。
四、宋朝陈岩肖《庚溪诗话》
陈岩肖,字子象,金华人(金属人)。高宗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他在《庚溪诗话》中说到:
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後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後家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後。”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又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云:“昔闻开元寺,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亦曰:“隔水悠悠午夜钟。”然则岂诗人承袭用此语耶? 抑他处亦如姑苏半夜鸣钟耶?
陈岩肖说,我在姑苏做官的时候,每夜都可以听到寺庙半夜敲钟。估计唐朝的时候也是如此吧。后来看到中唐白居易、皇甫冉、于鹄(hú)、陈羽,以及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诗中,都提到了夜半钟声。难道是后来的诗人是根据张继的诗来写的吗?或者其他地方的寺庙也如姑苏一样半夜敲钟吗?张继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比上面提到的几个诗人都要早一些。
希望以上这些内容对各位学生理解和学习这首诗有帮助,古诗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每一首诗词都尽量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