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已经经历过撤点并校的农村地区的实际案例来回答,不过小编个人觉得不应该对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当初农村地区的学校存在就是因为便利周边村民的孩子上学,如今不能因为学校学生人数少就撤了,那剩下的这些学生就学岂不是成了问题,这只是一方观点,还有一方观点是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撤点并校是大势所趋,进过多年的实践,和小编一样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数好像居多,为什么我们不支持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原因,大家可以看看!
撤点并校弊大于利!撤点并校可以说是农村基础教育变差的源头之一。有的地区从1999年开始执行撤点并校制。先是把村校六年级的学生并到中心校,然后逐步并五年级、四年级。到2005年,村校的四五六年级都并到了中心校,只剩一二三年级。这样,原来较少也有一百多学生的村完小这个称呼成为历史,只能称教学点了。这时候,家长们突然发现中心校的师资水平要更好一些,开始干方百计找各种关系把一二三年级的孩子也转到中心校寄读,或者是带到打工的城里寄读。
这样各个教学点的学生数越来越少,06年有一个村学生数少于20人,教学点就第一个被撤了。被撤以后乡政府和教育局收到很多告状信:大概是说他们的老师不会教书,问为什么他们村不能撤?其实各个村校经过督导检查,双高普九检查等,硬件设施设备都上去了。新盖的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配备齐全。只是教师大多是本村民师转正而来,年龄会大一些,教学视野窄一些。但是都的敬业认真。
第二年,反过来了,开学初,被撤的学校家长天天到中心校和乡政府要求:恢复教学点。因为低年级不寄宿,家长要自己租房陪读,或者每天接送。家长时间精力经济都吃不消了。但是,原来老师却不愿意回去教了,教学点再也没有恢复。后来陆陆续续又撤了几个教学点,前几年把三年级的学生也并到了中心校。剩下的教学点学生数也少,只有20人左右。这些村校学生到了中心校当寄宿生,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差。
第一、年纪这么小寄宿,心理上就不适应。
有的孩子天天哭闹着要回家,各种肚子痛,头痛,回家后哪都不痛,慢慢产生了厌学心理。
第二、生活上不适应。
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了。时间精力不能合理安排,每天忙着应付各种琐事。
第三、小学阶段父母还是应该抽出时间,配合老师做相应的辅导。但是这些孩子学习没有人辅导,晚自习做作业,碰到不会的也不问老师,旁边同学那里一抄了事。抄成习惯后自己再也不动脑,上课也不注意听,一抄了事。有的学生甚至连抄都懒得抄。
即使是陪读的家长,接送孩子后剩下的时间很多,找不到事情做的她们找到了个好去处——麻将馆。进了麻将馆就往往忘记了时间,孩子刚吃完饭,不管作业做了没有,就又去麻将馆赶下午场去了。甚至有些家长晚上还去,带着孩子一起去。
一二年级孩子正是需要家长辅导,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就这样被毁了。到了三年级住学校寄宿,学习习惯改不过来了,继续当差生。如果没有撤点,在学校是十几个学生的小班化教学,老师能照顾到全班学生,不会的可以一个个教,学习基础牢靠,哪怕家长没有辅导,老师也能教到位。同时家长在家里过正常的家庭生活,需要去做各种农活,孩子看到的是父母亲在干活忙碌,他也会知道自己该写作业,有责任感一些。
近20年的实践证明,撤点并校后,村校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寄宿生学习习惯和风气都极差,差生一大堆,优生只有一两个。撤点并校只有一个好处:节约了教师资源。师资缺少,五六年级的并校即可,撤点真的不应该。如果为了这个好处而毁了孩子的前途,太得不偿失了!
综上观点所述,农村地区不应该实行撤点并校,至少应该在充分考虑了农村地区入学儿童的家庭状况之后再决定,否则为普及义务教育,农村该有的教学点还是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