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名单出炉之后,很多高考考生对于报考学校的概念,又多了一个“双”大学,那么,“双”的出现,会对之前学生选择学校就选,重点大学的选报标准产生哪些影响呢?另外,”双“大学也分了A、B等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级呢?
42所大学分为两等
A 类
B 类
之前的大学,大家也习惯性地分为几等:清北复交第一等,其他C9第二等,其余30所第三等。但这都是民间的划分,并不认可。此次大学名单,教育部直接将42所大学分为两等。与之前的变化主要是——
变化一:原高校依然强势,个别被“降级”
名单中的“双”大学分为两等,A类和B类。A类36所,全部为之前的工程大学。
B类分两种,一种是被“降级”的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是一所老牌重点大学,但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人才外流严重,教科研水平也受到相当影响,除东北、华北外的招生情况很不乐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特色很明显的行业院校,但由于地处西安,加上农林行业附加值低,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近年来也受到很大影响。经常被高考生评为“性价比较高”的大学,其困境可见一斑。
湖南大学虽头顶千年学府的光环,但在同城中南大学的强势发展影响下,始终处在阴影之中。之前还有优势的工科水平下滑,人文社科人才外流较多,和中南大学没有形成“同城双子星”的竞争格局,没落在所难免。
变化二:陕西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成为“黑马”
B类中的第二种,是新增3所非工程大学。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陕西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成为“逆袭黑马”!其实细细分析,也有很大的合理性。
陕西大学是“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00年,原陕西大学、陕西工业大学和陕西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陕西大学。
合校十五年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培育)学科6个;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除此之外,陕西大学所在的陕西省是人口第一大省和高考考生第一大省,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尤其缺少一所与地位相当的重点建设高校。而周边的陕西、安徽、湖北等省都有大学。
此次陕西大学入选,既是学校自身实力的体现,也是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充分考虑陕西等中部省份群众呼声的重大举措。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3年,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较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可以说,云南大学是整个西南地区的高教“始祖”。
云南大学1996年首批列入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民族学、生态学排名第2,政治学排名第6,生物学排名第9,化学排名第13。微生物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此次云南大学入选,既是对该校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省——这个“一带一路”南下桥头堡的重大扶持。
如果说陕西大学入选占了“人和”,云南大学入选占了“天时”,那么新疆大学入选基本上就是“地利”的结果。
新疆大学1997年被列入“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较大的省级行政区的重点高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的区位优势和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该大学入选“双”既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大扶持,也是5个民族自治区大学中一个入选的,其代表性不言而喻!
在大学建设高校中划分A、B类,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督促的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这两类大学如何选择?估计很多考生还是倾向于选择A类。但是分数不是很高,而且对地域敏感性不强的考生,也完全可以考虑B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