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我们经常听说,通过这句诗我们也能感受到春雨的重要程度!本文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送上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全文,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全诗解析,帮助学生们学习这首诗!
一、原诗及其大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其大意是:一场好雨它是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下的呢,当春天到了的时候它自然就下起来了。它随着和风悄悄地潜入到了夜幕中,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天地万物。我走到窗边一看,乌云笼罩在乡间小路上,一片漆黑,只有江上渔船上的一点灯火勿明勿暗地亮着。我想啊,明天早上你会看到那被雨水滋润过的鲜花会显得更加的娇艳,成都到处都应该是一片花团锦簇吧。
二、杜甫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文豪,他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9岁。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当过一段时间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职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陕西府巩县(今陕西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除当过一段时间小官外,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于舟上。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同情人间疾苦。他的诗以古体和律诗见长,对音律、对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世人把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现存的诗词大约有1400余首。他诗艺特别精湛,备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杜甫一直过得郁郁不得志,公元761年他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旁修建了几间草堂,并得到了几亩农田,他亲自耕种,和老百姓交往密切。这段耕种生涯,使他对春雨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春雨也很有感情。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四、具体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好雨它是知道时节的,它知道什么时候该下,什么时候下恰到好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就自然而然的下了。现在就是春天了,是不是该下雨了呢?这里一个“好”字,饱含对春雨喜爱之情,跟题目中的“喜”是一致的,只有好才会有喜。“知”赋予春雨以人的感情,这是拟人的手法。“乃”字说明了春雨好像通情达理似的,春天来了,它就该下了,它是会下的。这一句写的是赞雨、盼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你听!下雨了啊,果真下雨了啊,它随着春风悄悄地潜入到夜幕之中,细细密密的,淅淅沥沥的,不是很大。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生灵,不取报酬。诗人观察细致,只有雨小才能随风,才不会噼噼啪啪地直接从天而降。“潜”和上一句一样,也是拟人的手法,说明雨它是主动下的,并且它不想大张旗鼓地让人知道,也不想打搅人民的生活,只是在晚上偷偷地下;虽然滋润了万物,但是也只是细致入微地在做,不讲成本,不计报酬。这一句写的是听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句。这雨下得真是时候啊,但愿不要停了。怎么只听到风声了呢,雨还在下吗,我披上衣服,推开窗户往外望去,只见得原来那条熟悉的乡间小道被乌云笼罩着,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江上小船的渔火勿明勿暗地闪烁着。这句描写的是雨中野外的景象,黑暗中只有一点渔火在闪烁,对照鲜明。也写出了雨的小,否则是看不到渔火的。这一句写的是看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想一想第二天清晨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会看到那些鲜艳的花朵在细雨的滋润下会显得更加的娇嫩,成都城肯定会是一片花团锦簇的,那该是多么的漂亮啊。这句完全是从设想的角度去写的,又是合理的必然的结果。前面三句描写的时间都是在晚上,而这句却设想第二天早晨的情景,这种写法在古诗词中常用,效果也很好。“红湿”和“花重”写得别有意味。“锦官城”是古成都的称呼。这一句写的是想雨(想像的想)。
该诗写得清鲜自然,语言朴素,感情充沛,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