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一词就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这几千年来我们的教育在不断演变,教育的经验含义也在不断的进步,那什么是好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好的教育是什么呢?作家林清玄曾说:“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席话刷屏了,他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着和优雅生活者。”
在唐江澎看来,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是唐江澎从教四十余年的切身体会。今天,共同聆听唐江澎对“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问题的系统思考。
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先生认为,这是教育的根本之问,经典之问,也是当下的热点之问。据王部长分析,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焦点,既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高素质人才战略意义突显的因素,也有人民群众在满足了“有学上”之后,追求美好生活时对“上好学”的迫切期望,更有社会竞争加剧传导至教育,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引发的普遍焦虑。
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前些日子发表了题为《分数之上》的演讲,演讲引述了去年两会“委员通道”上我的设问“什么是好的教育”及回答,并说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算是对一年前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回应。石教授引经据典,从柏拉图、孔子、《大学》至杜威、陶行知、顾明远,说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人关于‘好的教育’的标准认识是不一样的”,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应有一些共识,石教授归结为四层: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的、完整的、赋能的教育,指向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好的教育要促进公共生活的改善;好的教育要促进全体人民自由和全面发展;好的教育要培养全球公民意识。
我认为好的教育不该拘泥于一个实际的分数,也不应该拘泥于一两件事情的结果。而是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可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正确的人生价值,人生方向,可以加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社会进步,文明,不断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