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似乎在很多学校都是常见的情况,由此也衍生出一些对于学生体育要求严格的学校,比如清华大学,再比如合肥学院!!!本期,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合肥学院是如何解决学生身体锻炼过少的现象!!!
在合肥学院的校园,跑步的学生随处可见。
如果你身在合肥学院的校园里,不论什么时间,你都会看到跑着步的学生从身边经过。
一双跑鞋,一套运动装,手机握在手中,或放在戴着的臂带里。对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来说,学校今年给他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需要在大学四年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才能拿到毕业证。
在网友“这是合肥体育学院吗”的调侃声中,合肥学院的学生们开启了他们的“马拉松之路”。
诚然,用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跑步去健身,并不是较好的办法。但随着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屡屡创造新低,合肥学院的“无奈之举”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跑步其实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根本意义在于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了。”
十个马拉松跑完,才能毕业
根据今年八月起实施的《合肥学院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合肥学院新入学的大一新生须在四年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长度的健身跑才可以毕业。
这一措施的出台,让合肥学院瞬间“火了”。网友对校方的行为褒贬不一,有人甚至调侃道,“拿到合肥学院的毕业证,是不是就可以获得直通马拉松赛事的名额了。”
“对大学生而言,单纯靠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很难实践。而我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很松散,就想在体育课之外开拓一下。” 对于网上的争论,该校公共体育教学部主任许大庆显得异常平静。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采取这样的措施,只是想培养学生们的锻炼习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p#副标题#e#
许大庆一直记得学校一个数据——在合肥学院之前800米、1500米的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中,每组学生中竟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比例不合格。而在他眼中,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大多时间都在玩手机的大学生们,在日常锻炼方面尤其缺乏。
“中长跑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短板还有待加强,其实这个措施就是体育课的一部分,也是体育课的延续和丰富。学校希望通过这种阳光长跑运动,打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
按照规定,合肥学院大一新生在校期间,需要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否则不能拿到毕业证,而之后每个新生都需要执行这个规定。
一个马拉松的全程是42.195公里,十个马拉松就是421.95公里。平均下来,在校期间学生每周跑步2-3次,每次两公里左右即可达标。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目前学校的要求并不一样——对于大一的新生,提出了跑十个马拉松的要求。
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并没有提出总里程的规定,只是每学期要跑足40次,每次距离需在1.5公里以上。而大四的学生,则可以不用履行这一规定。
“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除大四之外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因为考虑大四学生会有实习、找工作的安排,如果这样要求会对他们有影响。”
不过,许大庆向记者透露,之后会逐渐让全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们会定一个跑步里程的总量,他们可以在大学四年中完成,具体怎么完成看他们自己的安排。”
该校管理系的大三学生杜伟民则告诉记者,对于每个学生每学期的跑步次数、单次跑步的配速和距离上,学校都有相应的要求。
“一个学期要跑满40次,每次的配速要在每公里3-9分钟之间,而单次的距离要在1.5公里以上。”
对于网上透露的每周需要要跑三次的消息,许大庆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进行了澄清。
“我们也并没有要求他一周需要跑几次,只是规定了每学期的总量是40次,只要达到就好了。而且我们对单次的里程是有限制的,要在1.5公里以上,但是不能过5公里。我们也不想学生出现意外。”
跑步也要防作弊
据杜伟民同学介绍,该校学生目前都会使用一个APP,点击开始跑步后,地图上会随机生成两个点,而学生们则会根据生成的路线进行跑步。
记者了解到,在合肥学院的校园内并没有实体的打卡点,学生打开APP跑步时,手机会有GPS的定位,经过相应区域会自动感应线上打卡。#p#副标题#e#
有网友质疑,这种线上的监管,由于机制不足,势必会存在代跑或者用代步工具代替跑步的行为。
不过,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合肥学院目前也已经有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据悉,当学生打开APP准备跑步时,该软件会自动生成不同的路线,这也大大降低了代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在校园里有几十个点,不同两个点生成后也就有了不同的路线。倘若两个人出门跑步,会随机生成不同的路线。路线不一致,不可能代跑。”许大庆说。
对于小部分学生骑共享单车代替跑步的情况,目前校方也有了应对的措施。
“我们的后台现在已经有了防作弊的处理,会按照总的里程来细化分段,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识别是能够判断的。”
许大庆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并没有强制拿跑步成绩与学生的期末成绩挂钩,只是规定如果作弊单次跑步成绩将取消,需要重跑。
“主要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自主的运动习惯,而不是把这当任务去来完成。”
马拉松只是噱头,较重要的是锻炼身体“又不是真的要跑一个马拉松,对我们来说,较重要的是锻炼好身体。”
在校大学生每学年一次的体能测试。
对网上关于合肥学院“跑十个马拉松才能毕业”各种不同的言论,杜伟民同学的这句话或许更能代表该校学生的真正心声。据了解,对学校这样的做法,合肥学院大多数的学生都很认可。
一位该校大二学生告诉记者,一开始内心是有抵制的,可随着活动的开展,跑步也渐渐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起初可能会觉得这个距离挺多的,跑不下来,但是慢慢几次之后,就逐渐适应了。以前挺不喜欢跑步的,现在感觉身体变好了,体测的时候也明显很多。”
而来自经济学的大三学生张彬彬表示,之前自己寝室有个同学没课时就宅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有了这个要求后,没课时就会去跑步。
“我每周都会跑三四次,开学到现在瘦了10斤,跟跑步有很大关系。”
根据今年新鲜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增强2%到3%。此外,据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中,大学生下滑较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合肥学院的措施看起来稍显“严苛”,但大学生的确应该动起来了。#p#副标题#e#
有漏洞,但这是好事
据悉,目前跑步活动已在合肥学院开展了两个月左右,在学生中已经取得了好的反馈。但由于刚刚开展,规定也存在着一些漏洞。
大一的苏同学就告诉记者,虽然不是规定一周需要跑三次,但是如果有同学这周因为事情没有跑步,下周要跑五六次补上,这点显得还不够人性化。
“其实对我们来说,距离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跑步次数太多了。规定没有考虑到节假日和天气因素。学生如果放假的话,这周肯定就不能跑了,另外天冷的时候,在室外跑步也挺艰难的。”
这也得到了杜伟民的认可,他告诉记者,自己较近几乎每天有空就跑步,“还有几次就达标了,马上天冷了,室外就不想跑了。”
虽然现阶段还有上述的问题存在,但对于“跑十个马拉松才能毕业”的规定在未来开展,合肥学院充满信心。
“只要学生稍微努力就能达到这个要求。慢慢的大家都会知道,这是好事,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