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文章的人来说,如何让文章有吸引力和深度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也为大家分享一位网友的观点,各位读者可以参考一下,吸取经验!
第一,学习,就是多读多抄多背。写文章需要用语言去表现,很多作家都都做了怎样用语言表现事物并说明道理的示范,故才称之为作家。多读要多读纸质书报杂志才有读书的作用,发现优美感人的段句才便于勾画,然后好抄写下来。准确抄写文章中的好段佳句做到一字不错,也是对人的意志和认真态度的培养,而且认真抄写一遍加深印象便于背诵。试验表明,准确抄写三遍较多五遍便可以烂记于一心。过段时间一个月或几个月再去复习读背抄件可以成为记忆。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就是指达到背诵。抄背并非把别人的东西搬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而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
第二,体察,就是观察和感受。观察要仔细,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事件详细经过。在观察时要置身于事物中去获得惑受,有所感动才能准确用积累的词句去运用。如散步在外,发现绿油的草地上夹杂着几株盛开小白花的野胡萝卜,就会想到可以用点缀这个词。点缀这个词就是从抄背的优美语言中学到的。
第三,多写,就是养成习惯把看到的和有感悟的事物写下来,坚持每天写,如写日记。多写是对积累的书面语的运用,熟能生巧,写多达三五年必定增强写作水平。
第四,朴实,就是语言的浅显易懂和朴实风格。写文章忘讳假大空堆砌华丽词语 来表现事物,以为这样才上品位。苏联文学家托尔斯泰在论文学语言中很幽默地说:用华丽词藻描写事物就像穿短裙和高跟鞋的女人,跟在犁田的农夫后面跳舞那样别扭。《毛泽东选集》那么多文章,都是运用大众易懂的朴实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老舍叶圣陶姚雪垠等大作家都是用朴实的语言细致准确地表现事物来打动读者的。
至于文章要有深度,并非要有什么理论高度和思想境界,而是用朴实语言把事物写清楚了就有了深度。例如老舍的《养花》就是真实地写他怎样养花的经历和感受,得出结论:有花有果,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列夫,托尔斯泰在《穷人》中就用朴实道俗语言细致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风雨之夜照顾好自己的四个孩子入睡后,出门去看邻居寡妇西蒙,发现西蒙己经死了,还把两个活着的孩子护在怀里,就毫不犹豫地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放在自己的孩子旁边。渔夫回来后发现多了两个孩子,桑哪告沂他西蒙死了,渔夫乐意同意抚养。全文没有一句赞扬的语言,但却通过细致描写桑娜渔夫西蒙三个穷人的言行及心里所想,歌颂了穿人善良无私的品质,使文章思想达到了极高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