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家庭中较重要的事情,而且不仅限于父母之间,有的家庭什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姑姑姨姨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都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事情估计自孩子懂事起就会存在。比如爸爸说让孩子学习篮球,妈妈说好好补补文化课,爷爷奶奶说这么大点孩子学这么多东西太累了,姥姥姥爷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很常见吧,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有影响的,所以家长们要正确处理这种教育意见上的分歧!
有个孩子,幸福,是父母双方的单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我认识他之前,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到学校上学了,厌学情绪极其严重。了解过了之后,发现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小时候特别可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双方都喜欢,养成了一些小孩子常有的任性、霸道不爱分享等习惯。
等到上初中了,家里人都开始意识到问题时,希望有办法帮他改正。这个扮演黑脸的人当然是爸爸妈妈,主要是妈妈。按理说,在孩子较小时,还是能够有的帮助的,但是问题来了。当妈妈企图通过惩罚等措施时,这个孩子就跑到爷爷奶奶家,老人们听了一面之词就总是庇护他。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外公外婆那边,总之,他总能够找到一个港湾暂时逃离。为此,妈妈爸爸召开了几次家庭会议,想要说服老人们不要插手孩子的教育,四位老人也答应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隔辈人又不忍心把孙儿拒之门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4岁。
孩子的事情没有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习的经历中不足就是习惯,而整个家庭对他的教育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没有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既包含外界的物理环境,也包含内在的意识环境。只说意识环境,比如,在孩子不懂一个问题时,经常会问为什么?家长们会适当的给予解答,但是很多复杂的情况是无法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因此,家长或老师们只能选择一个较为中肯,但可能也较为中庸的解释,想着等孩子长大了再慢慢体会。
但是,如果孩子问了几个爸爸妈妈和老师,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你觉得孩子会听谁的?他会选择遵从本能——趋利避害,选择一个对自己较有利的,如上面的这个孩子一样。可以说,家里一个长辈都希望孩子,每一方都希望孩子成长、成才。条条大道通罗马,很多教育的方式都能够达到目标,较关键的是要“求同存异,一直对外”。
每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班主任也相差很大,因此作为家长,跟老师沟通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希望我的孩子哪方面的成长(比如:成绩、习惯、品质等等)
2.我在家里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是否需要改进;
3.我该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尽量要保持一致,也要会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出现的意见分歧,尽量减少意见分歧对孩子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