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读故事书的时候投入的热情很高,但是一到语文学习上,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家长就会困惑这样的几点:
1.不是说读书好吗?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语文成绩却没增强?
2.不是说读书对语文学习(甚至各门学科)的学习有帮助吗?为什么我的孩子在考试上、在写作上、在阅读理解上就不灵了呢?
为什么不灵了呢?下面这些问题,如果家长能够回答出来,或者在和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坚持实践,那么也许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大部分的家庭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模式是:家长读文字、孩子看图(小的时候),或者孩子自己听故事,或者是孩子以很快的速度在看故事书(其实主要在看故事情节的描写),很少有互动的过程(即阅读理解能力建设的过程),这是导致孩子虽然有大量阅读但是语文成绩却不能增强的根本原因。
1.和孩子一起读完一本故事书之后,您鼓励或者要求孩子复述过故事吗?
2.和孩子读完一本故事书之后,你和孩子一起分析过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各个角色有什么特点吗?
3.和孩子一起读完故事之后,孩子有找出故事中较精彩的那一段吗?或者孩子较喜欢的那一段吗?
4.当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当他们认识了很多字之后,孩子读完一本书,有找出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吗(划重点)吗?
5.当和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你和孩子有针对某本书展开各种讨论吗?各种类型的讨论。
如果以上几点都没有,又怎么帮助孩子建立起阅读理解额基础能力?再说语文的考试不仅仅有阅读,还有基础的词汇、词语、老师在学校教学的要求掌握的古诗词等内容,这些基础的知识孩子掌握不牢固,又怎么能进步呢?
也许你会说:如果和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那么多的为什么孩子会反感,让孩子失去了阅读的快乐感受,那么孩子较喜欢的那本书,来来回回在读的那本书,你有和孩子展开过讨论吗?粗读可以有很多的书,看故事情节的也可以有很多的书,但是精读呢?你有展开过训练吗?
划重点、做笔记、讨论、总结、复述故事、归纳故事中心思想、分析人物的特点,这些如果已经悄悄的植入到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去,又何愁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