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有什么分别?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较主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要加强个体的权利,即皇帝的话事能力,另一个加强的是集体的权利,即整个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君主专制的加强较主要的表现就是君权和相权的制约关系。丞相为百官之首,总理朝廷大事,在秦汉时期,如果皇帝和丞相在路上相遇的话还要下车相互行礼。丞相在那时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丞相为政府首脑,是朝廷政务的直接处理者,长久以往就很有可能架空皇帝。所以皇帝一般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分化相权,强化自身的权利。
皇帝为了加强自身权利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就秦始皇那样强势的皇帝,干脆直接不见丞相李斯,自己处理政务。而在汉武帝时期,较主要是以设立“内外朝”和频繁换相(汉武帝时期换了13任丞相)的方式来削弱相权。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丞相,宋朝时候又设政事堂,由多人担任宰执,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到了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在胡惟庸之后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没有人再跟皇帝夺权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要数清朝雍正之后,雍正设立军机处,置军机大臣,虽说是商议政事,不过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而已。
中央集权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关于加强中央集权较重要一项制度就是郡县制。秦朝建立之后,不在分封诸王,而是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郡县长官,朝廷直接控制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形成一种垂直的管理。
郡县制到后来又发展为“州、郡、县”,“道、州、县”,“路、府、州、县”等,都是中央政府随着版图的扩大而采取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一种措施。
一旦朝廷赋予地方官太多的权利,就会失去对地方掌控,地方政府实际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像东汉末年的州牧,州牧原为刺史,但是汉灵帝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就改刺史为州牧,赋予了行政权利和军事权利,后边直接就不鸟朝廷了。又如唐朝后期的节度使,节度使掌军事,有兵说话就有分量,枪杆子里出政权,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所以唐末也就有了繁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