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赏析李白的送别诗《谢公亭》?全文是什么意思?文章诗句表达了哪些情感?希望同学们通过以下内容的学习,能够的了解这些问题,解除自己的疑问!更多古诗词知识点,请持续关注伊顿教育网站!
一、原词及其大意
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其大意是:回首一看,只见眼前横着无数的乱山,隐隐约约能看到城市,但看不到人影。有谁能像山上的临平塔一样呢,一直亭亭地矗立在山顶上,迎来客人又送客远行。回家的路上晚风清冷,晚上睡觉稍微有点冷,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今天晚上灯光忽明忽暗地斜照着,秋雨已停,天已放睛,但我的眼泪却停不下来。
二、苏轼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大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伟大文学家。他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5岁,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坡仙。苏轼和其弟苏辙都是少年成才,文学修养极高,和父亲苏洵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宋代文学较高成就的重要代表,他是一综合性的大家,在诗词书画散文、茶佛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词题材广泛、笔力雄健、豪放大气,为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为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书法也很闻名,是“宋四家”之一;著作颇丰,现存世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三、写作背景
此诗为他37岁时所作。述古,即陈襄的字,福建闽侯人,他是苏轼的好友。陈襄在朝为官时曾向皇帝分享过苏轼和司马光,因而得罪了王安石,后被排挤到了任太守,其时苏轼也贬在任通判,两人交情甚好。公元1074年,陈襄任期已满,准备到南都赴任(今陕西陕西南),苏轼不忍分别,坐船送其至临平(今),从而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四、具体赏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我把好朋友送走了,回头一望,只见横在眼前的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隐隐约约能看到临平镇的城廓,但完全看不到人的影子。此句开门见山,直指离别,写的是离别之后乘船回来的情景。“乱山横”给人以愁绪,有思绪之乱,情绪之杂之意。“不见居人”往前已看不到朋友的踪迹,回首又看不到临平镇的人影,真是孤单寂寞啊。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又有谁能像山顶上的临平塔呢,它一直亭亭地矗立在那儿,孜孜不倦地迎接西来的客人又把他们从东边送走。这里写了因为已经看不到朋友的船影,心里无限惆怅,突发奇想,如果自己是临平塔就好了,它高高地矗立在山顶上,可以看得很远,西来东去的客人都尽在它的眼底了。此句笔法清鲜,想像奇特,也从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之深。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回家的路上晚风清冷,晚上睡觉已经有了一点寒意,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句的”归路”,是己经离舟登岸往家返的路;”清”和”寒”一是写了季节和时令,也写了作者心里空虚和清冷。想在梦里和朋友见面,但又梦不成,心里也是有些懊恼的。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今天晚上残灯斜照,忽明忽暗,如莹光点点。秋雨己经停了,云层已经消散了,但眼泪却一直没有停,没有干。因为睡不着,所以老见灯光明灭,摇曳不止,这是因为思念友人的缘故啊,不信且看,泪还没干呢。较后一句连续两个“晴”,前写天晴,后写泪干,含双关之意。
此词写离别,没有具体描写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而是写离别后自己的所见所感,别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