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吾师同行
周雨欣/高二年级 张晓媛/指导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的洒在床上,凉爽的海风轻拂过窗边,“叮零零零!”闹钟欢快的歌唱,叫醒了我的耳朵,全身每一个细胞次第苏醒。我揉了揉惺松的双眼,看到前一刻坠满星辰的墙纸映射出挂着露珠的叶片,闹钟屏幕上闪动的2087年9月7日,提醒我新的整天已然到来。
我伸了伸懒腰,舒展的哈欠让肺部充盈了新鲜的空气。看着洗漱间镜子里的自己,花样的年龄,健全的身体,蓦地涌起一种难以明说的感慨……
妈妈常向我讲起那段奇妙的经历。16年前,5个月身孕的妈妈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医院,的基因教师为妈妈进行了羊膜穿刺检查,发现了胚胎中潜在的残疾基因。若放在50年前,人们对于先天残疾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而如今发展迅速的CRISPR基因编辑第37代技术已经可以地解决这个问题。基因教师首先分离出胚胎内的目的基因,经过体外培养外源基因插入载体分子,将对健康不利的基因进行重组,导入宿主细胞,再诱导胚胎干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不仅在较大程度上规避了我天生残疾的可能,甚至为可替换的培养器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予了我健全的体格,此般恩惠令我感激不尽,更让我立下了勤学精思,未来要为人类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随着时代更迭,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曾令人头疼的交通拥堵现象已不复存在。虽然家住远离校区几十公里的居民区,但新兴的交通工具“云梯”让我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穿梭空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我要去的一个地方。
“同学们,上课了!”班主任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今天的授课内容是儒家思想,请同学们携带VR眼镜,去AR互动教室上课。”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早早开启了课程。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的缓缓落在我的发上,远处竹林传来声声清翠的鸟鸣。在幻化的时空里,我化身一片柔软的羽毛,随风盘旋、飞舞,飘落于数千年前的华夏大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夫子的声音回荡在脑海。此刻,我正与鲁国孔庙中的百位子弟一同受教,全息技术组合AR效果展现的孔子,便是我的师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神奇,我有幸跟随孔子接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跟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回溯千年前的盛世风茂,伴随李时珍远足跋涉,遍尝百草。
下课铃声在耳边响起,我摘下眼镜,身边的教室已悄然恢复往昔模样,而我的思绪仍沉醉其中。接下来是不同科目的课程。从爷爷的讲述中,我得知几十年前的中学生要选择文科和理科,进行不同方向的培养。这样的方式纵然可使学生的特定上有所精进,却也扼制了广博思维的更多视角。如今,大脑植入硅芯片的技术已日益发达,一些文科的基本知识不再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机械地重复,只需将输入知识库的硅芯片替换海马体,植入神经组织,利用多芯片模块促建信号转换,以光束模拟密集的神经网络即可,思维网络较为复杂的理科知识再进行人工授课。这项“以芯代师”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们博学多才,文理兼修。
以往教育资源不公和大量纸张损耗环境资源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先进的量子通讯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公平享有好的的教育资源,薄如蝉翼的仿纸质电子书籍正大量推广。电子书里不仅可以更便携地输入诸多信息,还能记录笔记,随时查阅。
除了知识的海量获取,科技发展也让我们在课堂上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带领我们观旭日东升,看潮涨潮落,一同触摸历史,感知自然,听树木年轮诉说生命的故事。他们也许是人类,也许是机器,也许是一项新研制的科学技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与吾师同行,乐在其中也。
指导教师:
张晓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