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省市的高中,人们总会根据其高考成绩进行划分,四大学校,环境好的学校之类的词不绝于耳。对于上海的高中,我们听到较多的就是四校八大这个概念,但随着上海市其他学校的崛起,这个格局似乎也有所转变了!
4+8格局的转变
传统上海高中格局根据高考输出成绩来看,呈金字塔形:
但这是过去的概念了,显然随着时间的转变,这已经不再符合当前上海高中实力格局的真实情况。所谓的4+8格局且不论其是否真实存在,即使其曾经存在,那么如今也已经发生了转变。
优势学校概念替代4+8
当七宝中学成绩上升之后,大家较早提出来的是“七宝替代交大附中成为新四校”,意思是上海学校只能有4所,这显然是一种强盗逻辑,对七宝,对交大附中都不公平。
在当下的高中格局中,优势学校的概念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把四校的持续,八校中部分学校的衰退作为结论去接受,而是需要挖掘背后导致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
否则等到我们的孩子进入这些高中时,谁都没办法增加学校的实力是否还是如此。
一所高中学校想要成就高率
(按照以往标准是一本率90%以上)
需要至少三大条件:
❶ 生源
❷ 师资
❸ 管理
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优势的学校,自然能够获取更好的成绩,因此一所学校是否成绩好就看在这三方面是否能够获得优势,由此我们也能总结出上海一批拔尖的优势学校。
较高优势层次
较高优势层次是四校。四大学校在这三方面都是上海较有优势的,他们在生源上拥有较先和较广的选拔权,每年自招都是较早开始的,而且面向全市。同时,四校没有名额分配,只有上中,复旦附中有平行志愿,不管试卷多难,分数也基本要600+。四校招生几乎是摒除了一切凭借运气可以进入的可能。
在管理上,四校也不是一般地强大,全都是教委直属学校,3所是大学旗下附属学校,一所是市教委旗下的事业单位。校风都是一以贯之的,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同样是刷题,四校的水平不见得真的比其他学校高多少,然而三种因素结合之后,他们的效率会更高。
接下来就是师资,由于四校都是委属学校,名气极盛,因此四校的教师层次梯队是做得很完善的,老中青搭配。比起40,50的教育,四校的强大在于能够延揽极其具有潜力的20,30岁的年轻教师,为学校教研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高优势层次
高优势层次学校主要是四校分校、七宝中学、建平中学、南洋模范、控江中学。
我们仍然从生源、师资、管理三个角度切入。
四校分校
在这个层次中,四校分校的优势很明显。我认为现在大家对四校分校的概念有所偏差,把四校分校理解成加盟店,连锁店,分店,如果用高中历史的话来说就是简单“郡县制”,这显然不对。
政策中明确了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分校区属于本校范畴,分校属于各校主管范畴,两个类型都不得独立称为市重点高中,但是都凭借本校享受等同市重点高中政策,简单来说他们获得的自主招生政策来自于本校而不是他们自己。所以四校分校实际上是四校的延伸,延展和派出,仍然是同一棵树,同用一条根,不是新种一棵树。#p#副标题#e#
这便意味着四校分校从各个方面都享受着和四校同等的优势待遇,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四校考虑到许多学生住得远,所以从本校在郊区派出的一所学校,而且这所学校本身就是四校,不是什么新学校。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来说叫做“月映万川,理一而已”,如果用古代政治叫做“行省制”,是派出的,而不是分身。
解释这么多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四校分校能够享受四校大部分的优势。
交大附中嘉定和华二紫竹的成绩,相信大家也无需多说了,就是四校等第的。
七宝、南模、建平、控江
这四所学校都是俗称的八大金刚校,也分别是去除了四校(及其分校)外,闵行、徐汇、浦东、杨浦四个区的头牌初中,这四个区又刚刚好是上海中考人数较多的几个区,又是上海民办初中较多的几个区,同时,这四所学校又都有与之相关的民办初中,或是大型公办初中。
上述既是四所学校的生源优势。
学生人数的多寡决定了学校的选拔范围,除了四校和四校分校外,上述这4所学校恰好是上海学生选拔范围较大的4所学校,从平行志愿来看,他们都拥有极其庞大的考生基数,特别是浦东。从自主招生来看,他们分别占据了西南,市中心,东北,大浦东四个大型区域,也就是说其整体辐射范围是出本区的。
接下来就是师资和管理了。如果说这两点四校占据上海市一级的优势,那么这四所学校也不仅仅是占据区一级的优势,而是占据不同地区,不同区块的优势。因此当所在区块的基础足够强大时,这个优势等第就能转化成足以匹敌四校的成绩。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七宝能够挑战四校,而严格程度,管理压力不亚于七宝的建平,南模,控江却不能?因为在建平所属的区块本身存在华师大二附中,南模所在区块存在上中,控江区块存在两所四校,而七宝所在区块没有能够选择七宝学生资源的四大学校。
所以这四所学校中,又以七宝中学的上升优势较为明显,但要和四校相比,七宝的优势仍然不及。
优势上升层次
从上述段落我们能够发现,七宝,南模,建平,控江能够保持优势与客观条件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些客观背景同样能够塑造出一批拥有优势的学校,比较突出的是进才、位育和奉贤中学。
如果按照传统层次来看,这三所学校都划分在一般市重点的范畴,不仅比不上4+8,就连曹二,市北,可能也比不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3所学校的成绩上升很快,无论是整体还是成绩都与我们心目中的学校不相上下。
进才和位育享受着大区资源红利,作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同样能够吸收到地区等第的生源,以如此大的体量,位育中学能够在21世纪初就达到80%左右的一本率也不奇怪了。
位育、进才,包括七宝,普陀的晋元,闸北(现静安)的新中都是90年代末寄宿制学校风潮中出现的新学校或是原校革新(比如七宝从农村学校定位转型),但是并不是每一所都出头了,位育和进才能够从其中突出,除了师资,管理等条件外,大环境带来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奉贤中学的优势来自于相对独立的环境和其县中地位,奉贤区也恰到好处地处于市重点资源狂轰滥炸的闵行与浦东之间,得到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因此奉贤中学能够延揽奉贤,金山,包括部分南汇的生源,而与之相比,其他县中似乎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新格局概念
除了上述格局外,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层次,也就是上外附中,上海实验,浦外这三所学校构成的特殊层次,上外附中有特殊的保送优势,可以从小学一路保进大学,这是特殊的输出政策优势,浦外也有类似的政策,我们前面说的优势都是输入端的,而上外附中不仅有输入端优势,还有直接输出的优势。
上海实验和浦外的直升本身也是一种生源优势,也就是说学校的生源就很强的完整性,这是一般没有直升制度高中难以享受的。
这个格局只是参考,要进理想的学校,靠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