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官体”?唐诗中的“上官体”对文学有什么贡献?“上官体”的特点是什么?以下的内容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帮助各位学习和掌握“上官体”的相关知识点,洗完能够有效的帮助到各位同学!
“上官体”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得名,上官仪擅长五言,格律工整,用词华美,描摹细腻生动,重视诗的形式与技巧,在初唐诗坛自成一家。初唐诗坛沿袭六朝宫廷诗遗风,风格奢靡浮华,内容空洞。上官仪诗虽未走出应制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老路,但在诗歌题材上怀古咏物有所拓展,特别是在诗歌的形式与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应该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对格律诗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诗人争相模仿上官体,对律诗定型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上官仪《王昭君》为例,可以看出五言律诗的较初形态。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全诗首、颔、颈、尾四联八句,其中颔联、颈联对仗。偶句押平声韵。除平仄外,在格律形制上已基本成型。特别是对仗工整,雾对风,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雾掩对风惊,结构相同(主谓结构);临妆月对入鬓蝉(偏正结构相对,以月、蝉为中心词),其中临妆又对入鬓(动宾结构),巧妙。形式优美,音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