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哪首古诗?如何赏析宋之问的经典唐诗《渡汉江》?以下就为同学们整理分享这些内容,帮助各位详细的学习经典唐诗《渡汉江》,了解全诗表达的意思,和词句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希望能够有效的帮助到大家!
一、原诗及大意
《渡汉江》 唐朝·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其大意为:我被贬到岭南以后就断了跟家里的联系,已经过完了冬天又经历了春天。我逃回来了,来到了汉江附近,离家乡越近我就越担心害怕,都不敢问从家乡方向过来的人们关于家的消息。
二、宋之问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虢州弘农(今陕西省灵宝)人,字延清,唐朝着名诗人。很小就有名气,为文写诗的能力很强, 公元675年进士及第。刚开始连续担任了诸如洛州参军等这样的小官。他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他为了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曾为他端过溺器,因此而为天下人所不耻。在官场中几经沉浮,后官至考工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后来又依附太平公主,贪污受贿事发,被贬为越州长史。唐睿宗即位后,将他流放到钦州(今广东省钦县),没多久就赐死他了。
他的诗与沈佺期齐名,特别善于写五律,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性诗人。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他的代表作有《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曾有《宋之问集》十卷,大部已散佚。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公元706年途经汉水时所作。当时宋之问依附的张易之死后,他被降职贬到岭南为官,当时的岭南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玩境恶劣,条件艰苦,贬往那里的官员往往很难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基本上都死在那里。宋之问是在705年十月到岭南的,第二年春就冒险逃回陕西。这首诗就是他途经汉江时写的。
四、具体赏析
“岭外音书断”句。我发配到岭南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自从到这儿以后我与家里的联系就完全断绝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五个字里,“岭外”说明作者是发配到边远地方去了,这里条件艰苦,与家乡相隔万里;“断”就是与家里双方之间没有消息。
“经冬复历春”句。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从去年的冬天到今天的春天,我实在受不了啊,条件艰苦使我身疲,不通音信让我心累。“经”和“历”字是一个意思,表明时间跨度也很长呢,在这里让人感觉到作者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这两句一是从空间上,一是从时间上说明了与家里音书断,所以思乡之情越发浓烈。
“近乡情更怯”句。我从岭南好不容易逃到汉江了,离家里说远也不远了,但是我怎么感觉到越是接近家乡我就越是心慌,越是害怕呢?这里的情更怯,刚开始让人觉得意外,应该马上就能回到家了,马上就能知道亲人的消息了,心情应该是更加急迫啊;但反过来一想,因为他是被贬到岭南的,现在又是逃回来的,他不知道当时被贬有没有影响到他的家人,因此心里面忐忑不安,有些害怕,生怕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有自己不愿意听到和接受的消息呢,如果这样就好理解了。
“不敢问来人”句。这个时候也有不少从家乡过来的人,我很想问一问他们是否知道我家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不敢啊,如果家里面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一经他们证实,我将如何面对啊。在这里是不是也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他是逃回来的,不敢太抛头露面的,怕别人告发,因而不敢。如果从诗意上理解,前面第一种理解意思更好,更符合全诗的意境,与第三句也契合得很好。在这里将他的那种微妙、复杂、想知又不敢问的那种心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
这首诗是宋之问少有的用朴素直白语言写的一首诗,诗中真情流露,细节描画精细,从而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