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某种中学开展了智慧校园项目,瞬时间就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很多对于这个项目的看法接踵而至。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智慧校园项目是一个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但是是不是符合当下教育还不得而知。因为这个项目后来是本停止了,具体原因可能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有一位网友发布了自己的对于智慧校园项目的看法,介绍了这一项目对于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好处。
关于这个智慧校园项目,我持赞同观点。下面我说说我的理由:
第一,用科技的手段采集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并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这是教学创新的一种表现。传统的授课方式是靠老师在讲课时“一心二用”,一边要讲课,一边还要关注学生听课的状态,实际上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连续关注,自然不能对个体学生客观进行评价。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效果,从而给老师提供有效信息,这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做不到的。
第二,可以让老师更专注地教学和课堂互动。不要小看那几个组合摄像头的功能,其功用是使教室无死角,让学生从心理上不敢随意做与听课无关的事,起的是威慑作用。因为学生们清楚,在学校系统终端监控中,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谁愿意让自己被适时抓负面典型呢。可以说,该系统将课堂监督功能进一步做了延伸,弥补了老师一边教学一边维护管理教室秩序精力不够的短板。
第三,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为。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很累的,需要下了课就要去班级现场管理,但是新系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班主任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在课间,或其他老师课上的学习行为表现,这使班主任老师能更地了解学生们课上的表现。即无需到场所,无需耗费大量的体力从办公室反复跑到教室里,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荷。
第四,系统进行的数据分析为教学和习惯培养提供了依据。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只能概略式的观察学生上课的状态,对于微动作是无法捕捉和掌握的,听课效果到底怎样,很难掌握,只能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或者考试来进行分析。但是大数据系统的使用,把学生的课堂微动作表现与学业成绩联系到一起后,可以分析出学生属于哪种类型听课习惯,如是视觉+思维型,还是听觉+思维型,亦或是视觉+听觉+思维型的。这对培养学生听课好习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第五,关于对隐私权的争论需客观面对。很多人一看到教室里有多个摄像头就认为是对学生隐私的侵犯,但是你想过没有,教室是一个小型公共空间,学生的行为也仅是学习与课间生活,并未就个人身体隐私部位以及其他带有隐私性质的行为进行窥探。再拓展想一下,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其实每个人只要从家里出来,到公共空间里,都会处于被监控之下,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因此,不要再围绕侵犯隐私而争论不休了。
教育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顺其自然地适应,用不着把对学生学业管理和对老师工作有益的变革大惊小怪。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一切事物都会被科技覆盖,以上这位网友的观点其实是赞同智慧校园项目的。他从带给老师和学生有帮助的一方面,其实,这位这个网友的观点也是可取的,尽管智慧校园项目被停止了,但是它有利的的一方面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