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消息:12月14日,台湾诗人、文学家余光中病逝,享年90岁,代表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想必《乡愁》是大家 书熟悉的,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并且阅读过了,本人伊顿教育小编也是的喜欢。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人物名片
余光中:
1928年10月21日生于。
曾就读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五中(原青年会中学)。1947年入大学(1952年并入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因母亲原籍为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因《乡愁》闻名,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海峡依旧,写《乡愁》的余光中今日病逝。
媒体对余光中不陌生,作为五中的校友,曾多次在五中采访过余光中。对来自、来自的媒体,余光中总是格外喜悦。
现编发今年首届发展大会前夕,现代快报记者赴台湾的采访。
先生千古,乡愁永存。
余光中专访
▼
视频:现代快报
专访
身体欠安,笔耕不辍
余老的家在高雄一个普通公寓,客厅里,一张大书桌占据了不小的位置,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书籍;白发苍苍的余老身影瘦削,端坐在椅子上。客厅的墙上贴着海报,海报上的主人公都是他,各个时期的,看起来一张张都那么意气风发。
“的气温怎么样,没有高雄这么热吧!在高雄,看不到下雪,较冷的时候,出门穿件厚衣服就差不多了。”余老说。
他说,去年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去医院复查,毕竟年事高了。“我在六七十岁的时候,没有生过病,也没看过医生。现在年龄大了,讲话也不那么响亮了,左眼还有青光眼,有点畏光。”
按理身体欠安,但余老还是闲不下来。他说,自己每天早晨会读读古诗,看会儿书,写写文章。“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这四样,我还是不停的。 尽管身体不是很好,但头脑并没有坏。身体允许的话,还会散散步。”余老说,写作遇上“难题”时,还会查阅大量的书籍,“磕”到底。
和夫人已到“钻石婚”
余老夫人满头银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衬衫,看起来很有大家闺秀的范儿。
曾经,余光中说,“我与生命中较重要的两位女性的第一次见面,都在。一位是母亲,她生我时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只会哭闹;一位是妻子,我们第一次相逢也在。 ”余老和夫人范我存女士两个人的母校都在莫愁路上,只隔了一条马路。
“抗利后,我到明德女中读中考,学校对面,就是他读的青年会中学,现在分别是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和五中。”余老夫人说。
余老和夫人1956年在台湾结婚,相知相携已经度过了61年。
七十余年不忘乡音
“东南大学还是很精致的,还有那个六朝松”“我第一次回到,是几十年前了,当时还看到了玄武湖”……
虽然,余老说要放眼未来,少聊《乡愁》,但不知不觉间,我们还是侃起了余老的家乡。说到,余老的眼里放光,他说,小时候,自己家住在城北将军庙的一个小巷子里,小巷名叫龙仓巷。虽然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记得很清楚。
“你们现在话是什么样子?我小时候听到的都是这样的‘今儿个,明儿个;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张口就来的老话,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余老已到台湾七十余年,依然不忘家乡话、家乡事。 他说,以前老同学们到台湾随团访问,都会和他聚聚,但现在,五中、大学的老同学们越来越少了。而自己因为身体问题,和互动也越来越少。
“回去过好多次,较近一次是我过80岁生日,也好多年了。 ”余老感慨。
在余老的记忆中,小时候,父母总是带他去,那里很热闹,有许多好吃的,而且家家都请人吊嗓子唱京戏。而印象较较深刻的是中山陵,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中山陵的台阶数——392级。“小学的时候春游,我们老师带着我们小学生从底下一级一级爬上去,(台阶一共有)392级。中山陵伟大,读大学时,我们还经常从学校骑脚踏车骑到中山陵,大约半小时。”
寄语母校学子“好好求学”
明年是五中105岁生日,也是余老九十大寿,五中的师生们曾邀请余老:再回母校看看,来一起过生日!
当时他说“90岁生日回去,恐怕成行不了。关键是要看健康,老了就没有那么健康了……”他寄语母校的学子们,“我希望五中能够继承它曾经这么好的背景和学风。学子们要好好求学,把握这三年,要玩要干嘛的留在以后 。”
精彩语录
“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
“我还是会写诗,写散文,写评论,还有翻译……几乎和以前一样,头脑并没有坏。”
“我们老师带着我们小学生从底下一级一级爬上去,(台阶一共有)392级,这个印象太深了。”
“东南大学还是很精致的,还有那个六朝松。”
图:网络
余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