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桃夭》如何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怎么理解?
楠哥 2019-09-09 15:18:3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句经典,在现在一直流传,这两句出自《诗经.周南》里《桃夭》,而《桃夭》是古代的民间歌谣。主要在嫁女的时候会吟唱,表示祝贺道喜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含义是长辈或者年长的人给出嫁女该的教导。《桃夭》一共有6句,我们来全部分析一下,看过人写下的意义何在?

《桃夭》如何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怎么理解?

  一、诗面释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从诗的字面上来讲,和通常解释是一样的,意思无非是:

  桃树繁茂,桃花盛开鲜艳灿烂。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出嫁了,要和婆家丈夫和美和顺和善。

  桃树繁茂,桃子结得丰硕甜美。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出嫁了,要跟婆家和美和顺和善相处。

  桃树繁茂,枝叶长得浓密葱碧。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出嫁了,要跟家人和美和顺和善。

  二、内在含义

  从内容上不难看出,这首诗大部分是重复相同的字词句,只有每段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有变化。这样写在艺术特征上有爽口易记易唱、重点突出、渲染气氛和情调等优点,但本文要探究的是此诗的含义,因此,只从内在蕴藏的东西来谈起。

  《桃夭》诗内在的含义正是在于有变化的地方。我们知道,诗经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比兴”,这首诗也一样采用的比兴手法。“桃之夭夭”是“兴”,第二句是“比”;“之子于归”是“兴”,第四句是“比”,三段都一样。“兴”是兴起,一般没有实际意义;“比”是比喻,蕴藏的含义皆在其中。

  既然“比"的意义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来看这首诗“比”的部分。

  第一句:“灼灼其华”和“宜其室家”。表面上看灼灼其华是写桃花的美,“灼灼”花朵鲜艳;“华”通“华”。既然是比,那会比喻什么呢?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赞美出嫁姑娘象桃花一样美,难道只是这样吗?肯定不是,因为从诗后续的内容来看,很明显另有深意一一那就是“姑娘,你也要有像桃花一样美的心灵”。有美的心灵才能“宜其室家”,才能把和善和顺和美带给婆家,敬善丈夫。“室家”,室在前,家在后,意思是初进婆家,和夫婿处好关系。《左传.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此“家”为夫妇之小家。

  第二句:“有蕡其实”和“宜其家室”。“有蕡其实”言结出的桃子又多又大,喻祝福多生贵子,“蕡”:肥大;“实”:果实。生儿育女之后,那么“宜其家室”就不只是处好丈夫的关系了。“家室”,家在前,室在后,意思是有了子女,这个家就扩大了,担子更重了,你要用美丽的心灵担负起重任来,上孝顺好公婆长辈,下教养好子女,中间要和兄弟妯娌处好关系。此“家”为婆家之家。

  第三句:“其叶蓁蓁”和“宜其家人”。“其叶蓁蓁”言枝叶繁茂,喻祝福人丁兴旺、家运昌盛,“蓁蓁”:树叶茂密。有了子女,子女成大成才,也要结婚生子,那就是开枝散叶了。因此,“宜其家人”,你要坚持用美好的心灵,把整个家族照料好,使家族兴旺,子孙昌盛,使家族的人和和美美。此“家”乃为家族,家人乃为整个家族之人。此"家”乃非较大之家,朱熹注《孟子大学》:“宜其家人,而后能教国人”,显然老百姓是没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的,他们认为一个女人能把家族照料好就已经是较高峰。

  从第一句到第三句,“比”之句,皆为按照时间和人生阶段递进递增的关系,从姑娘嫁进婆家门到生儿育女、开枝散叶、子孙满堂都是对将嫁之女的嘱咐,到什么时候你要怎么做,怎么做好。因此,与其说《桃夭》这首诗是人们对姑娘将嫁的祝贺祝福,还不如说是在出嫁前对姑娘整个人生的善意规划和注意事项的嘱咐叮咛。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能够做为文化流传和存在,必然有其社会性意义,《桃夭》也不例外。

  《桃夭》突出了“家”的概念及其社会重要意义。西周取代奴隶制的商朝,改革实行农奴制,大大增强了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和社会生产力,在“家天下”基础上的诸侯国分封制,使“家”的概念在整个西周朝野,特别是底层社会日益突出。《桃夭》三段不离“家”,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家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一个家庭的稳定便保障了和社会的稳定。老百姓的幸福已逐渐归于家的幸福,他们把家已经做为维系一生幸福的栖身息心之所,家的幸福便是个人的幸运,而家里每个人的命运也牵扯着整个家的幸福。不能不说,在当时,以家为单位维系整个的统治是西周社会一大进步。

  《桃夭》突出了“婚姻”的重要性及婚后女人的社会意义。《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以“君子重之”说明了婚姻的重要性,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两个人或两个家之间的事,而关系到祖先和后嗣的大问题,是关系到稳定、民族兴旺的大事。人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不结婚,婚后不能和睦稳定,必然身心不安,家国不宁。生儿育女是人生大事,但绝非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繁衍后代,使家族香火延续,保障人类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此正是传宗接代意义之所在,也是人类几千年繁衍不息的根本保障。西周时统治阶级已经意识到了婚姻和女人的重要性,甚至颁发法令强制到了婚姻年龄需要结婚,并且以各种方式鼓励适龄早结婚。《周礼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桃夭》也说明了女人的社会意义,不是以漂亮悦人,而是生儿育女,传宗接待;扶持丈夫、瞻养公婆;教养子孙,延续香火。

  《桃夭》突出了“美”的概念及其意义。以桃花比喻美人,《桃夭》是先河,后世也有以桃花咏人,皆从其来。然而灼灼其花就是美了吗?《桃夭》告诉我们,外在的美不足为道,而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桃花再美也有谢时,内在的美不但不会凋谢,而时间越长价值越大。那么什么是内在的美?就是心灵的美,就是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桃夭》的出现,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产生了美学观念,而且把“美"与"善"结合在了一起,对立统一地形成了“美”的概念。《论语八佾》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以看出,“尽美”只是“尽美”,不是美,“尽善”才是根本,才是衡量美的根本标准。就像妲己、褒姒,尽管美若天仙,也世代为人唾弃,以之为丑。春秋时期的无盐钟离春奇丑无比,但文武双全、品质高尚,被齐宣王立为后,人不以其丑,而以之为美。长得美如桃花不过是外观之美,“尽美矣,未尽善也”,需要具有“宜其室家”的品质,才真正称得上美。心灵之美、品行之美才是真正的美,是《桃夭》的艺术贡献。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