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原名苏东坡,这就不用小编说了,他曾经写下的《浣溪沙》一共有五首,但是 很多人认为只有三首。但是并不是这样的,苏轼《浣溪沙》所写内容不同,所作背景不相同。苏轼一生的经历丰富,并不是一帆风顺过来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坎坷,我来在下面的文章中把这五首《浣溪沙》分享出来,也一起来体会一些作者作诗的背景。
《东坡词》收录《浣溪沙》共47首(含补遗3首),其中五首的组诗有两批,一批是任太守时所作《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另一批是在黄州期间所作,词前有小序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座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由于被贬黄州发生在乌台诗案之后,对苏轼的人生观影响较大,笔者姑且以黄州组词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轹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这五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冬天,作词的背景,苏轼已经在序里说得清楚。既然题主问的是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五首词,那么,笔者就聊一下,当时的东坡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苏轼是1080年正月被贬黄州的,作这组词时,他已经在黄州呆了近两年。被贬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乌台诗案。这个案子,几乎让苏轼丢掉脑袋。他在牢里霉了四个多月,一出狱,顿觉空气清新,他诗兴大发,吟道:“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几个月没喝酒,一杯在手都觉得做梦一样。
苏轼到达黄州,已经是二月。黄州是长江边一个穷小镇,因为要等待家眷,苏轼暂住在寺庙定惠院里,住了三个月。这段时间,他过得挺悠闲,天天睡得很迟才起床,到处寻幽访胜,和僧人、朋友游山玩水。他死里逃生,现在难得静下来,于是开始思考人生。他在《安国寺记》里说: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
俨然一得道高僧。事实上,苏轼对于佛法是有很深的参悟的。曾作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的过去,就像飞鸿在雪地留下的足印,鸿飞走了,对于这个曾经留下的足印,则不要去记念了。这可是佛教“放下”的道理。
这段时间,他曾和朋友书信来往,提到生活状况,说黄州偏僻多雨,天气不佳。物价较低,所以适合穷蛋居住。他没做过农活,当官时的俸䘵发下来很快用光。他住在寺院,伙食很简单,所以担心弟弟子由不知何时会来到,怕来了接待不起。“䘵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由此看来,苏轼其时是个月光族穷蛋。
到黄州第二年,也就是1081年,苏轼真的开始务农了。他的农地是怎样来的呢?朋友送的。他在《东坡八首》前的小序中说,来黄两年,因为穷,朋友马正卿为了救济他,送了他十亩地,所以他才能得以躬耕其中。那片地荒芜了很久,堆满瓦砾杂草,加上天旱,可怜的老苏带着一家人弄得精疲力尽,才将这片地种上作物。
苏轼在小农场边修建了三间小房子,还有茅亭,亭下是雪堂,苏轼常常在此宴客。大书画家米芾就是那个时候和苏轼认识的。
雪堂一带,筑桥植柳,还有稻田菜地,甚至还种上茶树,这时候的苏轼,亲身耕种,吃自种的粮食蔬菜,真正地成了一个农夫,他写过一首诗,说开垦的事: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因为风吹日晒,以前坐办公室的公务员,如今皮肤黑成包公一样。
安定下来,苏轼开始享受他的农村生活,向经验丰富的农民们学习种植各种粮食蔬菜,和邻居谈论收成。他喜欢做菜,这期间发明了东坡肉、东坡汤,东坡肉大家都知道是啥,东坡汤又是什么鬼?原来其实只是杂蔬汤,由白菜、萝卜、油菜根、荠菜加水煮成,根本就是给穷人吃的。
他这段时间,虽然尝到了耕种之苦,但小日子过得挺幸福。更幸福的还在后面。他妻子几年前曾买了一个侍女,名叫朝云,买的时候才12岁,在黄州的时候估计也没到20岁吧,苏轼居然将朝云纳为小妾,还为苏轼生了个儿子。他还找了个老乡来做孩子的塾师,还给弟弟子由物色了一个女婿。
这期间不少朋友都来探望他,如武昌太守朱寿昌、赠地给他的那位马正卿、诗僧参寥、陈慥等,他在《浣溪沙》小序里提到的太守徐君猷,则是黄州太守。腊月微雪之时,徐太守带上好酒看望苏轼,苏轼当即作《浣溪沙》三首,歌以助兴,大醉一场,第二天酒醒,大雪,诗兴高昂,又作两首,可以想象得到,其时的苏轼是过得如何地快活洒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