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小学数学成绩呢?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呢?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而且在数学的学习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连接是的紧密的,因此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都是需要大家认真的掌握吸收和消化的。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衔接和学习。而且在数学的学习中,一般都是建议大家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在后面的学习中都能够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镶嵌并且掌握吸收。
下面是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小学数学的成绩提升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1.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占比比较大,通常占整张试卷的70%。
比如,在学习进位加法的时候,我们要在竖式的横线上做好进位标记,在学习退位减法的时候要在相应的数位上点退位点。竖式的横线要用尺划相同,数位要对齐。
如果这些基本的计算学习习惯没有在低年级的时候养成,那么到了高年级当题目中涉及到小数就会频繁出现:抄错数字、数位错位、小数点点错等低级错误。
2.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重要题型之一,考查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划问题、圈单位。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带问号的那一个句子都划下来。划线的时候要用尺划。
单位通常出现在"几"或者"多少"字眼的后面。如果没有单位的话,那么就要在问号后面自己补上一个单位。
3.在做填空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需要先把思维过程写下来。
比如,要求"从小到大排列300g,3kg,2kg30g"。
我们都知道要先换算单位,当单位统一的时候才能够直接的比较大小。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三个数量换算成单位统一的,比如说都以克为标准,那么就把它们是多少克以"小答数"的形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数量下面。
就变成排列300g,3000g,2030g,这样做不容易出错。
如果不写小大数直接比较的话,很容易混淆,刚才记在脑子里的、换算出的结果也容易记差掉。
很多时候,题目并不是孩子不会做,往往会归因于是"粗心",其实就是没有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落到笔头上来。
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孩子真正掌握知识,单向的灌输是没有意义的。需要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体验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
单向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学生只能学会机械地做题,而对数学学科丧失了兴趣。
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数学能力是不利的。
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我们可以运用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请数学学具来帮忙。
比如,在学习《时间》这一章节时。学生很难理解时针,分针,秒针三者走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多少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但通过拨钟练习,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在钟面上拨一拨、观察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走动的?就印象会比较深刻,更容易理解。
再比如在学习《轻与重》的时候,比较抽象。
我们可以让孩子动手操作。当用手掂一掂分不出轻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到天平。通过观察天平往哪边倾斜,从而得出谁重。
也可以利用橡皮筋把物体吊起来。橡皮筋被拉伸得越长,说明这个物体就越重。当然所运用到的橡皮筋需要是同样,否则就无法起到控制变量。
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体验到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掌握知识。
在数学小实验、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自然就对数学有兴趣的。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但它并不完全代表孩子的学习水平。
学习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更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学科素养。
当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出了对数学的浓厚学习兴趣,相信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越走越好!为今后中学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