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题目:网红景点如何生存?在我们身边可能会多处很多网红某某,都是因为网络的发展,那么网红风刮遍的各种生活圈。
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风刮到了旅游圈。这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贴上花样标签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气质。不排除其中有些景点确实别有韵味,但更多的爆款景点则纯属滤镜下的“看上去很美”。
网红景区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就拿西安的摔碗酒来说,原本就有的景区小店,以前也有人拍过摔碗视频,但就是因为上了抖音,才开始迅速蹿红,很多游人慕名而来,不是为了喝口酒,就是为了拍抖音。五块钱一碗酒,能喝,能摔,还能秀一把朋友圈,刷一下朋友圈的存在感,着实实惠。
网红景区爆红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一部分游人觉得去大众景点,会觉得人太多,费用太高,去网红景点,不仅能拍上美照,还能小资一把,来点清新脱俗。
这些网红景区之中,有的徒有噱头,热衷于炒作“较小山峰”“较美小镇”“较美栈道”,结果费劲寻觅过去一看,不过平平无奇;现实中一看,差距却远远不止“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对比。
一个普通地方一夜爆红,可能是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所乐见的。当地居民通过在景点附近出售零食、矿泉水等等,也能获得一些利益。但是,在一些地方缺乏旅游基础设施,不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情况下,成为“网红景点”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的“爱情隧道”,本来就是一条仍旧在使用当中的货运铁路,并非什么景区景点。结果因为前来观光的网友太多,产生的各种垃圾太多,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给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而且铁路正在使用当中,网友却在铁路上拍照、散步、秀恩爱,也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网红”套路深,莫要太当真。看看那些爆红又爆冷的景点,大部分运行逻辑与其他领域的“网红”别无二致:只要会P图、肯吆喝,一棵歪脖树也都包装出“枯藤老树”的诗意。“照骗”之下,真实的服务管理远远不如P图修片认真,招待热情远远不如给网友“种草”积极。
当然,面对网红景区的爆红,挖掘身边美景并予以适当的推广,无可厚非,但心思全用在推广上,那就是舍本逐末,较终也必如众多网红一样,难逃“见光死”的命运。没有相应设施,不具备接待能力,连维护秩序的成本都捉襟见肘,自然而然很快也“失宠”了。
不过重要的是,网红景区的出现与爆红,它再次提醒了当下的旅游市场供需匹配问题。这些年,中国旅游需求呈现井喷,但反观旅游市场,一是盛景虽有,但游览模式几乎是“人从众”,处处摩肩接踵;二是游客需求已经多样化,有人好古、有人求静、有人喜雅,但大部分景区服务还在套同一个“模板”。正因此,跳出“网红”景点的坑,需要游客擦亮双眼,但解决的根本之策还在于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不断拓展旅游市场挖掘出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