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高中作文线上辅导: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命题立意+精彩示例!
小蜜蜂 2020-02-21 15:50:31

  本次伊顿教育高中作文辅导班的老师给大家分享的精彩作文是一个漫画作文,漫画上鲜明的一句话引人深思: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这句话也是这个作文的一个立意的中心和关键。怎样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主题,需要大家平时的积累,以及对于漫画真实含义的理解。作文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之下还有老师的指点迷津才会有一个很好的展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伊顿教育老师给大家分享的这个作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作文线上辅导: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命题立意+精彩示例!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是一则漫画材料,考生在审读材料时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看。画面上,孩子坐在家长怀中,正在交流探讨着什么问题,表情愉快,旁边是一本反盖着的书;画面的说明文字为“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这是一个选择判断句,点明了漫画的寓意和命题人的观点。考生审题立意要从漫画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有机关联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不可脱离材料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任务指令相对隐蔽,首先,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准确理解和把握画面和文字内涵,画面的内容是对“陪伴”的具体形象化描述;其次,“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这句说明性文字告诉考生这是一则对比型双概念关系的材料,写作时不可做单概念处理;再次,要有关照现实的意识,高考所选漫画一般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漫画本身,而应联系现实,揭示漫画的现实意义。

  3.价值判断的限制。画面文字“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一句话是对教育“陪伴”的认可和肯定,对“陪着”则持否定态度。“陪着”和“陪伴”形成对比,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把握命题人对于“陪伴”和“陪着”的态度,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开放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是一则漫画材料,考生在审读材料时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看。画面上,孩子坐在家长怀中,正在交流探讨着什么问题,表情愉快,旁边是一本反盖着的书;画面的说明文字为“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这是一个选择判断句,点明了漫画的寓意和命题人的观点。考生审题立意要从漫画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有机关联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不可脱离材料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任务指令相对隐蔽,首先,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准确理解和把握画面和文字内涵,画面的内容是对“陪伴”的具体形象化描述;其次,“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这句说明性文字告诉考生这是一则对比型双概念关系的材料,写作时不可做单概念处理;再次,要有关照现实的意识,高考所选漫画一般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漫画本身,而应联系现实,揭示漫画的现实意义。

  3.价值判断的限制。画面文字“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一句话是对教育“陪伴”的认可和肯定,对“陪着”则持否定态度。“陪着”和“陪伴”形成对比,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把握命题人对于“陪伴”和“陪着”的态度,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解题】

  本题是一道漫画作文题,系仿照2019年卷Ⅲ作文题命制。漫画作文要求考生能够通过仔细观察读懂漫画,准确理解画面内容,结合相关文字,正确解读漫画寓意。画面文字“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基本涵盖了画面内容,是本次写作的关键。考生只要紧扣文字信息中的关键词“教育”去思辨“陪伴”和“陪着”即可。思辨要能够准确联系现实,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让作文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富有深刻性。

  漫画材料主要通过呈现两个看似相同实则差别很大的观点,来考查考生对于教育的认知,从而深入思考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如何展现批判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作文的重点和难点。

  【立意】

  切题立意:

  1.以陪伴之功,育教育之花。

  2.陪伴,才是较好的教育。

  3.莫让“陪伴”变“陪着”。

  4.莫让“陪着”式教育毁掉孩子。

  5.教育需要陪伴,拒绝陪着。

  偏题立意:

  1.陪伴式教育,贵在引导。(审题不清,未抓住材料重心,属于偏题立意)

  2.花费时间不可少,耐心教导较重要。(立意缺乏针对性,有泛化主题之嫌,属于偏题立意)

  3.教育要“走心”。(未抓住概念,“走心”式教育与“陪伴”式教育概念混淆)

  4.养而教。(对材料的概念把握不准,有跑题之嫌)

  【精彩示例】

  陪伴是较好的教育

  某考生

  有这样一幅漫画,孩子坐在家长怀中,他们愉快地探讨着什么问题,旁边是一本反盖着的书。画面之外,是一句温暖而又意味深长的话——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确实如此,对孩子而言,陪伴就是较好的教育。

  “陪伴”与“陪着”仅一字之差,但其产生的教育作用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润物细无声,一个只是形式主义。陪伴是一个温暖的词,在教育中,陪伴可以见证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跌跌撞撞到开拓创新;而陪着却只是表面功夫,不及内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情感的参与,只是一种应付,更谈不上心灵的互动和共鸣。

  陪伴是较好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言,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所谓的“摇动”“推动”“唤醒”,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无可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较好的老师。

  孩子渴望在父母的陪伴中感受亲情和爱的温度。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在陪伴中传递幸福与快乐。陪伴就意味着父母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够做到礼貌让座、随手捡垃圾,那么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就是较好的教育。现在有很多的陪读家长误把陪着当陪伴,其实不然,陪伴是陪他哭、陪他笑,让他学会跑、学会飞;而陪着时,父母和老师就像是观众,并未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所以很难谈得上教育孩子。

  陪伴是较好的教育。

  陪伴并不是单单的陪着,也不是在孩子学习时在一旁死死地盯着孩子。叶圣陶曾说过,希望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如果换位思考的话,要想做到这一点,陪伴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是较好不过的了。老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陪伴是参与孩子的成长,是与孩子一起去找寻,去发现学习的乐趣。通过陪伴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陪伴中一起经历风雨,助他扬帆远航。

  希望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他们为人处事之道;希望孩子的成长中都有人陪伴,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

  【教育点评】

  本文结合材料提出观点,“陪伴是较好的教育”。在具体论证的过程中,通过界定“陪伴”与“陪着”的区别延伸开来进行论证,有引证,有对比论证,有比喻论证,具体而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较后,从父母的角度再次发出呼吁,强化“陪伴是较好的教育”的观点。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据丰富,论点鲜明,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如果你想在作文上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咨询或者报名伊顿教育线上作文辅导班。咨询电话400-029-6659.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