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高考诗歌鉴赏题怎样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赏析的要点有哪些?
小蜜蜂 2019-12-24 10:52:51

  古诗文鉴赏的一个常考的点就是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多半是作为这道阅读题的重点和占分比较大的题目。怎样来赏析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本次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想要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背景,并结合全诗来进行分析,那么这些信息没有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去赏析呢?下面一起来看!

高考诗歌鉴赏题怎样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赏析的要点有哪些?

  一、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特点

  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初衷所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时候,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是单一呈现、单向发展的。当内心思潮涌动、千回百转时, 诗人所创作出的诗歌往往也包含着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具体情况,着重辨析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变化性和矛盾性。

  1.思想情感的丰富性

  思想情感的丰富性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是一种,而是丰富多样的。特别是描述对象繁多的诗歌,其情感的指向往往也显得更为复杂。除此之外,语言表达的多义性和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又进一步强化了诗歌思想情感的丰富性。

  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此诗是北宋皇祐四年,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祭扫父亲墓时写的。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在寒食节,诗人睹物有怀,百感交集,借助该诗依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父亲的哀思以及怀才不遇、渴望归隐的情感。

  2.思想情感的变化性

  思想情感的变化性是指诗歌前后蕴含的情感并不是一脉相承、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一个鲜明的转变过程。特别是近体格律诗,由于受起承转合创作脉络的影响,其情感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注: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

  在这首诗中,诗人自述自己的经历,趁着休暇日的空闲前往拜访王侍御,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可是,等到了王侍御家中,却没有遇见他,内心不禁涌起失望之感。然而,当诗人看见王侍御家门前的清澈溪流、望见对面白雪皑皑的高山时,想到王侍御清新淡雅的诗作,又心生喜爱和钦慕之感。

  3.思想情感的矛盾性

  思想情感的矛盾性是指诗歌思想情感复杂的典型体现。在这样的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处于对立、挣扎和纠结之中,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我们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去挖掘背后隐含的思想情感。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词人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观池上细雨飘飞,感受清风吹拂,听黄鹂歌唱,看白鹭静立;下片写词人醉酒、下棋、久睡和题诗芭蕉。词人看似闲适,但结合注释,我们不难理解:这首词实是表达了词人无所事事、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领悟诗歌思想情感的路径

  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变化性和矛盾性,是领悟诗歌思想情感的前提基础。在刘勰看来,当进行诗文创作时,诗人往往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思接视通之间,意象变幻多端,而其思想情感也是流动变化,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需要要借助相关的方法技巧,来深刻领悟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1.审读题目

  诗歌标题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概括,是诗词的“眼睛”。所谓审读题目,指的是我们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要时刻留心诗歌的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之间的关系。

  例如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二模考查的《望江南·幽州九日》(此处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第15题“本词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其实我们只要结合标题分析,就能发现词人所要表达的有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2016年卷Ⅲ第9题“这首诗(曹翰《内宴奉诏作》)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很多考生认为该题难度很大,无法领会曹诗的情感。殊不知,只要我们把标题中的暗示意味读透了,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在诗人看来,参加皇帝的内宴是特别的恩宠,所以一旦“奉诏作”,那只有感动奋发,表达忠君报国的决心了。所以,我们就不难明白曹翰在这首诗中主要是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的豪情。

  2.审读作者

  在我们看来,每一首诗歌的创作都与诗人所处的社会时局和个人的命运遭际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做到“知人论世”,即根据作者的相关信息,推敲诗歌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和感情基调等。特别是遇到熟悉诗人的陌生诗歌,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与诗人相关的知识储备,参照其作品的一般思想情感去欣赏该诗。

  例如2018年四川省绵阳市三模考查的《答庞参军》。该诗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已知其诗一般都会流露出高蹈尘世的隐逸情怀。该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之外,也同样表达了立志归隐、不愿出仕的情感。再如2015 年卷Ⅱ的《残春旅舍》,第9题“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时,我们需要注意到题目末尾有个关键的注释:“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在此,考生只要抓住“流徙闽地”这一创作背景的提示语,就不难看出诗句中所渗透的羁旅行役的孤寂愁苦。

  3.审读诗句

  诗句是体现诗歌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除了将目光聚焦于诗题和诗人外,更要聚焦于诗句,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和重点意象。一方面,有些诗歌会用某些关键词来直接袒露心迹、表白情感,这些关键词就是所谓的“诗眼”和“情语”。抓住这些词,考生就能迅速把握诗人的情感。另一方面,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意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揣摩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感悟蕴含其中的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情感。

  例如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二模考查的《和子由四首·送春》,第15题“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我们只要抓住相关诗句中“病客”“惟思睡”“亦懒飞”“俱扫地”和“两忘机”等关键词,就不难理解其情感了,即“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和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再如2014年卷Ⅱ考查的《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和《宿渔家》(郭震),第9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韦诗中的“流离”“客天涯”“江南梦”和“惆怅”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是孤独惆怅的;而郭诗中的“芦花”“笑说”“明月随船送到家”等意象和关键词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是喜悦的、乐观的。

  4.审读注释

  很多诗歌鉴赏题会附带相关的注释。注释的暗示作用很强,或是对诗人的简介,或是对背景的说明,或是对字词的诠释,或是对典故的解析,不一而足。我们审读注释,就是通过注释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理解作品的含意,进而揭开情感的面纱。

  例如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二模考查的《次韵和甫咏雪①》。注释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他有《咏雪》一诗,这首诗便是依它的韵脚而作。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第15题题干是“本诗作者借咏雪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如果我们忽视了注释的解说,就无法深入领悟诗的真正内容。因为诗歌表面写“雪”,而实际上表达的都是有关改革变法的思考和情感。再如2015年福建卷考查的《秋夜纪怀》:“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注释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第6(2)题是“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此时,我们需要抓住注释③④中的“大散关”“举着火把”,再结合诗人陆游的生平思想,进而看出诗人表达的是重返战场、报效朝廷的爱国情怀。

  5.审读题干

  题干是命题人精心设计的,除了提出问题外,还可以提供有用的暗示。如果能够准确把握题干要点,我们也可以获得大量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依据。因此,考生要时刻谨记仔细审读题干并揣摩命题者的设题意图。

  例如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一模考查的《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第15题“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在这里,题目为考生理解思想情感提供两个方面的暗示:首先,要立足全诗进行分析,而不能拘泥于个别诗句;其次,这种情感是“对顾子敦赴任河东”发出的。因此,我们带着题干的提示,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就能得出答案,即“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之情”“对友人赴任新职充满关心期待”以及“勉励友人要劝课农桑”。再如2018年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考查的《又呈吴郎》,第15题“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审清题目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扑枣’入手”是我们思考这道题的切入点和冲刺口,意味着答案中所涉及的每种情感态度都应该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分析。

  总之,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读懂是前提。为此,我们需要多管齐下,五读俱全,要学会利用诗题、作者、注释、诗句和题干来地分析诗歌。思接视通皆为景,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拥有一颗善于体悟的慧心,我们就能透过诗词的一枝一叶,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把握诗人的脉搏,解读诗人的情感。

  三、组织诗歌思想情感题的答案

  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特点,领悟诗歌思想情感的路径,这两点是准确解答诗歌思想情感题的前提。但如果不会组织答案内容,即便读懂了诗歌,可能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分数。因此,我们需要引导考生熟练掌握答题的步骤和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在高考中稳拿。

  一般而言,在语文试卷中,很多主观题的参考答案都要遵循“观点(角度)+分析”的模式。诗歌的思想情感题也不例外,即需要按照“思想情感+诗句分析”的模式来组织答案。为何做如此处理?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增加答案严谨有条理,既能鲜明地指出思想情感,又有充分的事例分析,持之有故、言之有据;二是为阅卷老师提供便利,在面临着大量阅卷任务的时候,这样层次清晰的答案有助于让阅卷老师迅速捕捉到思想情感的要点内容,从而得到更高的赋分。与此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分点作答,力求写满答题区域,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答案能够涵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为此,考生务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不规范的作答方式:一是隔靴搔痒,没有准确提炼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是情感的表述过于泛化笼统,不够具体清晰;二是文字表述比较混乱,使阅卷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答案要点;三是没有分点呈现,答题缺乏应有的条理和层次,使阅卷老师容易忽视其中的答案要点。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