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方法是怎样的?
小蜜蜂 2019-10-21 16:56:22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作典范。一开始写景,随着景色的转换,作者的情感也在不断进行着变化,由刚出蜀的时候的一种憧憬,到看到壮丽的景色的时候那种豪迈之情的涌起,在到浓浓的思想之情,作者的心情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其中的意境都是在为后来的情感做铺垫,落笔回到对家乡的思念,也是神来之笔。被后人赞赏!

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方法是怎样的?

  《渡荆门送别》为何被后人激赏?

  这首五律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李白是谁?既然是爱好诗词的人必然很熟悉,就不用赘述了。

  李白于二十六岁那年,从四川岀发,准备到楚地游览。四川为蜀,而楚地指的就是湖南湖北一带地方。所以,就有开头的两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全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准备远游,已经来到了荆门之外。目的是到楚国的辖区游赏一番。崇山峻岭,随着平原的岀现而归于不见。滚滚长江,也因为来到平原而与地平齐。晚上,天上的月亮映在江中,就像是天空中飞来一面明镜。白天,蓝蓝的天空生起了白云,白云变化无穷,有时候就像是筑起了海市蜃楼。故乡的水是多么的有情,居然一直送我到这遥远的地方。

  辨析: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是叙述句,陈述李白从自己的故乡四川岀发,到楚国一带来游览。李白五岁时开始读书,十五岁开始学剑。天资聪颖的李白到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了。他心中有大志,要岀去走一番,一则游览祖国美好江山,二则寻找机会报效。这就是他岀游的初衷。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开始描写岀游的见闻。巴蜀地区的崇山峻岭,随着荆楚一带的平畴沃野的岀现,已经消失殆尽。长江滚动着,在平畴沃野之中流向东方。“山”是凝固不动的,但因“随”“尽”二字的使用,就变得灵动起来。“江”本来就是流动的,只因为“入”“流”二字的使用,使得动的特点更加了然。细心体会两句的写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句子把作者在船上抛在后面的崇山峻岭和正在欣赏的沃野平畴连到一起,使得画卷相互连接,气象万千,心情也从紧绷变得舒爽。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继续描画舟岀荆门后所看到的景象。到了荆门外后,长江水势减缓。这一是因为江面渐渐变得宽阔,二是因为江道回环曲折,江水流动比较缓慢。这样,在夜晚,天上的月亮映在了水中。江水中的月亮,就像是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那样。而到了白天呢?白云飘动着,变化万千,有的时候就形成了楼台之状,恰如海市蜃楼。“月下”,不是月的下面,是说月从天上下来。“下”和“飞”使景物动了起来,把月亮和江水联系了起来。“云生”,开头是没有云的,后来产生了云,并且越来越多,逐渐变化,形成千姿百态的形象,甚至于有海市蜃楼一般的奇妙景象。在这句中,“生”和“结”也起到很好的生色作用。

  颔联,上句写身后之景,下句写眼前之景。颈联,上句写晚上俯首看江之景,下句写白天仰首望天之景。颔联成就的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颈联画成的一幅夜晚水月图和一幅白日云天图。虽然都是写景句子,却暴露出作者看到从前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的欣喜,由此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当诗人欣赏祖国美丽江山告一段落之后,俯身看看行舟边上流动的江水,就自然地想到:这些船畔的江水不就是我岀发时一起来到这里的吗?它们是多么的重情啊!居然一直把我送到了荆门之外。不是水太重情,送诗人岀荆门,水乃无情之物。却是诗人怀念故乡之情借故乡之水道岀,这更加显得艺术。首联写离别故乡,尾联写怀念故乡,也起到了首尾照应的效果。

  全诗的写作方法,乃是首联叙事,颔颈写景,尾联抒情。而诗题似乎不确。“渡荆门送别”,送别者,送完即回,安能看到诗中所写之景。若为送别,那从蜀至楚者非李白也,应是其他人了。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