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如雾里,拨开云雾靠做题,书山有路勤为径,题海无涯是真谛”。这是一首高中生调侃物理难学的打油诗,诙谐中不乏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学好物理的进阶方法。
很多高一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较不适应的就是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尤其是一些习惯了记忆物理结论的同学。他们忽视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就会出现课堂上“感觉”能听懂,在解决个别直接套用公式的题目时也能做对,但是遇到稍微复杂或者综合一点的题目就会束手无策,然后就会觉得物理难学。
下面,我们将会从预习、听课、练习、测试、总结等五个方面来综合论述,如何增强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一、预习方法
学习能力的增强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建议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尽可能多看“实验”、多说“说一说”,多做“做一做”,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探究物理奥秘的“说明书”。
要多看过程,不要急于看结论;要多理解概念,不要急于做习题;要尝试着去寻找物理现象的规律,不要急于背公式。凡事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必然收获较大。
二、听课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课堂时间很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听课的效率如何直接决定了学习的基本状况。那么,如何增强听课效率呢?
1.听课过程要全神贯注。
所谓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了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增加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
2.听课内容要有所侧重。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不太理解的内容,要特别关注,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增强课堂效率。
三、练习方法
要学好数理化,量的练习是需要的。但是有不少同学把增强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见到教辅书就买,看到练习题就做。这显然是错误的,不管在什么时候,题海战术都是要不得的。
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是否理解准确,学过的方法能否灵活运用。所以,贵在“精”而不在多,做题的较高境界是:通过一道题,学会一类题。
因此,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完一道题目后,要进行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考察的知识点,用到的基础概念,物理规律,思维方法,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用到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能否用于解决其它问题,等等。
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要学会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题意,这一点在按步骤给分的高考中尤其重要。
还有一点,无论是作业练习还是测验,都应该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把方法和思路放在第一位,而不去一味地追求速度,也是学好物理的一个方面。
四、复习方法
复习分为两个阶段,当天的复习和章节复习。
1.当天复习。
上完课的当天,需要做好当天的复习。较好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包括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公式等,也包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尽可能的多回忆,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这部分就是以后再次复习的重点内容。
2.章节复习
每学完一章后都应该进行章节总复习,采用的方法和当天复习大同小异,先回忆再补充,不同的地方就是要加入知识的联系和比较。
比如,学完静电场这一章后,就要学会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也要清楚的知道静电场中的三类图像问题及其解题思路。
五、总结方法
如果说练习很重要,那么总结就更重要。
物理规律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不断的深化理解,要总结为什么要用这条规律?有无限制条件?哪些方面较容易出错?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后,及时总结。
题目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而解题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和方法却是有限的,只要我们牢固的掌握“其宗”,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翻译成人话就是,不去做,然并卵。真正的成绩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的做出来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习,相信,行动。持续做,改变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