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19高考作文北京卷1深度解析(解题+范文):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
小新 2019-06-11 14:44:56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命运的垂青,都希望命运能给自己一次机会,但在这之前,我们难道不应该先努力吗?机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十年寒窗,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得到回报,或是一份录取通知书,或是以后的人生经验,这都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高考已经结束,今天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作文题目和范文,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2019高考作文北京卷1深度解析(解题+范文):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
2019高考作文北京卷1深度解析(解题+范文):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

  本篇解析老师丨陕西省陕西市宜阳第一实验中学 韩凤娟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作文。(50 分)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 2019 年高考作文北京卷

  ①。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审题】

  限制性:

  1. 立意限制。材料中“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 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句话,指出中华文明重要韧性这一重要特性在关键时刻的体现,这是基于历史的

  总结。而现实的关照则是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这种文明特性的巨大作用。材料中的“更”字是提示了命题者(材料文本)的关注点所在。立意时,应当在充分回顾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韧性的作用的基础上,落脚于中华复兴历史进程中文明韧性的作用、意义及评价上。既不可忽略 “漫长的中国历史”,更不可偏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实上,在逻辑层面,这也是一脉相承的。

  2. 内容限制。本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标题为偏正短语“文明的韧性”。此处的“文明”受到材料语境的制约,只能是中华文明; 而文章需落实到考生对“韧性”的理解、思考和阐发上来,值得注意的是,“柔软”“不易折断”等是在论证过程中需要要指向的。具体表现在我们民族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牢固的信守、稳固的情绪、巩固的理性上,它坚而不脆、曲而不折、绵而不断,具有面对际遇、克服艰难的凡劲道。

  3. 文体限制。题目要求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首先题目不可更改, 再者文体明确指向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 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分别是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所做的要求,即文章需要是典范的议论文,写作时切忌记叙、描写过多, 而冲淡了议论色彩。4.价值观限制。从材料表述来看,需要以歌颂和褒扬为主。

  开放性:

  1. 写作角度的自由性。文明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谈“中华文明”的“韧性”可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谈其“历经风雨”而不衰,只要观点合理,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都切合题意。

  2. 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中华文明”的“韧性”体现在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方面,每一方面都可以产生自由、丰富的联想,比如一幅画可以衍生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部文学作品的一个人物就能生发出无数个思考点。考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联想,展现自己的文化积淀。

  【解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北京卷这一选题很好地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回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文明,靠什么维

  系下来?在世界古代文明消失、断裂、夭折而不复存在的今天,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中华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作为接班人的莘莘学子更应该思量。文明,是有韧性的,它在千锤百炼中愈

  发强劲,在大浪淘沙中展现出精华。文明当如蒲苇韧性如丝,又如磐石无转移。在久经战乱、屡遭侵犯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文明表现出了坚固柔软、刚柔相济、不折不崩、包容融合的凡气度。正是这种韧性,每每在波诡云谲之下、黑云压城之时、劫波危厄之中、大厦将倾之际,赋予中国人民忍熬、忍耐,笃定、坚韧、奋进、不屈的罕见内力和恒心,每每迎来斗转星移、天开云淡的时刻。

  这种韧性来源于儒家的修身养性、成仁守义,来源于道家的道法自然、刚柔并济, 来源于先贤的公而忘私、先忧后乐,来源于夸父的不舍、精卫的不弃、刑天的不屈、愚公的不止、屈原的不生、苏武的不忘、太史公的不拔,来源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的价值理念,也来源于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较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 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言:“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本题是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思维广度和思考深度有要求。要求考生能联系历史,从文学、文化、文字、品格、生活等多角度进行思考,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学积淀。从思维角度上讲,本题要求考生写议论文即是在考查其理性思维;从文学性来说,意在考查其人文积淀。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讲,意在引导考生纵观历史,继承中华文明的韧性,激励青年一代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不骄不馁,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

  2. 文明的韧性,让华夏文化源远流长。

  3. 让文明的韧性,照亮中国新时代。

  4. 文明的韧性,造就华夏品格。

  5. 韧性,让中华文明更有生机。偏题立意:

  1. 生命的韧性。(偷换概念)

  2. 文明的传承。(错误立意,主要是没有审准题意,写作切入点错误)

  【写作提醒】

  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不易跑题,但是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很高。论点表述要严谨;论据选择要切合论点,并且论据应丰富且富有说服力;论证时要准确掌握论证方法,使说理清晰,明白晓畅。

  【下水文】

  文明的韧性

  韩凤娟老师

  华夏文明因自带韧性,历五千年演变, 依然富有生机。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敢为人先的家国担当,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万古流芳。新时代,中华文明的韧性,让复兴梦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造就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自强不息的信念激励着华夏儿女,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鼓舞着炎黄子孙。“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太史公的精辟总结,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井冈山上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中国建设中的“深圳精神”“精神”,自强不息的基因融入了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造就了华夏文明的千年韧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造就了中国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毅力,家国天下的担当,造就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在国力衰微,民生凋敝的时刻, 总会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是每个士子的终极目标。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精神,让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 使华夏文明星火燎原,生生不息。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让华夏儿女奋发图强,“舍我其谁”的家国担当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让华夏文明享誉四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的热情与包容。“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是大国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君子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思想,让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 造就了今日的华夏文明。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华夏文明的张力,让民族复兴不再遥远。

  中华民族有 30 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史。自强不息,家

  国担当,开放包容,让华夏文明韧性十足, 生机盎然,也让我们的复兴梦灿如春光,绚如夏花。

  2019高考作文北京卷1深度解析(解题+范文):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希望同学们能够慢慢积累自己的梦想,给自己制造机会!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