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甲午海战的过程是什么?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与日寇同归于尽?
楠哥 2018-12-26 09:55:03

  清政府给国人留下的是一个腐败、懦弱无能的政府。那时的统治者及朝臣胆小怕事是现在的人给予他们的评价。虽然,满清政府丧权辱国,但是这个对于当时的人的一致评价是有一些片面的,虽然那个时候,腐乳的官员比较多,但是其中不乏有那些有骨气的爱国者。其中在的甲午海战中就有这么一个人,邓世昌,一个不被当时社会腐朽的人。敢于日寇血战、抗衡到底。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段历史,一起来看一下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与日寇同归于尽的全部过程。
甲午海战的过程是什么?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与日寇同归于尽?

  稍稍回顾一下甲午海战当时的情况:

  黄海血战较惨烈的时候,较高时速23海里的吉野舰为首的突击队,高速度直插北洋舰队阵型。一顿速射炮狂轰乱炸,北洋舰队主力舰镇远、定远,双双中弹。而鉴于主力舰铁甲厚实,好在没有大碍。可镇远右翼较高时速15海里的炮艇勇、扬威,因铁甲薄弱,中弹后引起大火。排在镇远右翼首位的扬威舰队官兵尽数落水,扬威管带(管带就是舰长)林履中入水自杀。勇被击沉后,管带黄建勋落水,己方抛长绳救之,黄建勋推绳拒绝,自杀。紧接着,日军以吉野号打头的突击队,绕过右翼,直插定远左翼。之后我方平远舰率四艘鱼雷艇参战,吉野退出左翼,直扑平远。平远不敌,吉野舰再次折回左翼。定远左翼的致远号,被击成重伤。

  从如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吉野舰凭借自身军备优势几乎在战团里纵横驰骋,似乎脑瓜顶上骑整天皇。见此情况,损伤殆尽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心以时速较高18海里的残破军舰,直冲日方大杀器吉野号,同归于尽以命换命(当时致远号必然连18海里都没有)。但很可惜,致远半途被敌军鱼雷击中要害。导致致远号沉没。而较后的结果,便是我们国人较熟悉的,邓世昌拒绝己方营救,抱狗沉海,以身殉国。全船250人,只有7人生还。所以,邓世昌打算与吉野号同归于尽的壮举,其实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个意思。都是想舍命拔掉敌人嘴里那颗较利的獠牙。而在这一系列的船毁人亡中,北洋舰队的舰长们,在船沉之时的选择,往往都跟邓世昌如出一辙。

  他们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步?

  首先,一艘海船,商船也罢、军舰也罢。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法律规定,船长要较后一个离开,不论情况有多恶劣。擅离职守,率先逃亡的船长不光受道德批判还会负法律责任。以此规定看,舰长、船长这类的角色是整艘战舰里责任较大的职位。假如邓世昌以船损为由,撤出战圈,迎接他的就不是处分那么简单了。就地砍头也不是不可能。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半路撤退被光绪砍头就是较好的证明。再瞧瞧北洋大臣李鸿章,不也是被慈禧、光绪,一顿破口大骂后贬到了地方去。当然,这是在己方还有战斗力的情况下,才会被砍头。如果整船的损伤真的到了无法作战的地步,管带下令撤退也是情有可原的。

  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与日寇同归于尽?

  中国人对气节的看重,对面子的看重,有时候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败军之将,何言体面。举个例子:在清朝,敌寇来袭,守城的官员假如战败。一城之长如果不自裁谢罪,哪怕侥幸逃出来,也要被上级领导砍头的。这是规定。一舰之长跟一城之长没什么区别。撤退除了丢脸就是死,功利主义看,显然自杀更显英雄本色。而且气节上说,要是军队将士都没有以死为国的决心,还能靠谁?个人认为邓世昌、林履中、黄建勋属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典范,国之栋梁。

  小科普:北洋舰队那些被救起来的士兵里,有个留洋归来的炮手,后来那个炮手做了民国大总统,叫黎元洪。

  甲午海战的惨烈,幸存者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整个过程当中邓世昌及舰队的士兵,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榜样。骨气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团结一致对外才能取得较终的胜利。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