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现如今一个地方的国际学校一直很受家长和孩子的追捧,似乎“国际”两个字就给孩子和家长镀了一层金。但是家长们们你们真的了解国际学校吗?对于国际学校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你们知道多少,为何说民办国际学校将迎来发展良机?
9月正逢开学之际,的学生都回归校园生活,身边家长们都在讨论子女的教育问题,较近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就是有关国际学校,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很客观的获取国际学校的信息,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了解一下我国的国际学校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上个月,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简史》的文章,对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发展、不同类型国际学校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文中也对国内国际学校的数量做了统计,据悉,截至2016年7月,中国国际学校大约有739所,其中公立学校国际班224所,民办国际化学校392所,外籍学校123所(此数据包含已公开称将于2016、2017、2018年开学的国际学校)。文章将1980年至2019年成为中国国国际学校发展40年。
国际学校发展的几个第一:
中国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1969年);
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980年),只招收使馆人员子女;
中国第一所接受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学校:深圳蛇口国际学校(1988年)。
1.萌芽期(1980-1989)
紧接“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其后的是1973年成立的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和1975年成立的北京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这三所国际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学校的始祖,但采用的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增加了在语言教学上的比重和本民族的教学内容。这和今天的国际学校从本质定义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随着越来越多的与中国建交,外交人员群体的增大,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于是,美国大使馆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大使馆于1980年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当时该校只接收使馆人员子女。
截至1989年,我国约有6所国际学校,其中5所为外籍子女学校,还有1个公立学校国际部。这个时期,中国教育国际化还不太明显,国际学校多为外籍子女学校,主要是解决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以及在经济发展地区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
2.探索期(1990-1999)
这段时间国门进一步打开,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外企进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外籍人员进入中国就业,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受到推动。建立的国际学校有:上海中学国际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等。
3.发展期(2000-2009)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走高考这座“独木桥”,送孩子出国读书,申请国外本科成为一个热门选择,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公立中学纷纷开设自己的国际课程班来满足这种需求,民办国际学校以其招生人数和招生范围的灵活性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建立的国际学校有: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等。
4.蓬勃发展期(2010-2019)
中国国际学校遍地开花的10年。70后成为父母群体的主体,他们普遍整体素质较高,对于孩子的教育从眼界到想法乃至经济实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同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增加,公立学校的教育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另一方面,70后父母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切身感受使得他们更渴望改变下一代的教育成长路径,于是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变得尤为强烈,公立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开始在中国大型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生根发芽。
1.收入越高的家庭越重视子女教育
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已由2000 年的6280 元增加到2014 年28843 元,年复合增长率11.5%。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家庭有意愿且有能力负担公立基础教育之外的教育方式。
2.中产教育成为国际教育消费的主力军
在十年前,多数中国人对于国际学校的理解还停留在“学校”的阶段,学生家庭多是富裕阶层,对于国际学校的学费和开销承受力较强。而近十年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国际学校作为孩子上学的选择。据瑞士投行瑞信发布的《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名,位居全球之首。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产阶层群体的扩大推动了国际学校市场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4十年的时间,新增国际学校过400所,国际学校也进入发展阶段。
3.国际学校教育理念受家长青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增强,我国学生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视文凭→重视能力重视知识积累→重视综合素质重视学校→重视国际视野
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际学校的西方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增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具体来看,国际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学校运营等多个方面较传统K12 教育有着显著优势。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并不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不太重视艺术与体育等副科的发展,学生缺乏创造力,同时,国内学生基本对自身职业规划少有考虑,甚至有的在大学毕业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对前途较为茫然。国际学校教育观念都是国际通行教育方式,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观形成都大有裨益。
课程设置上,国内公立教育的课程多为标准化课程,不仅内容缺乏多元性,而且在课程学习中更加注重应试技巧而不在于内容,对学生的好奇心、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均不利。而国际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臵一般较为多样化,这一点从IB、A-Level 和AP 课程的众多门类即可看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也有较大自由。同时,国际学校以英语主导的课程设计与国外大学接轨,能对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学校提供有力支持。
一般,私立学校的学费要高于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的费用还较私立学校更高。而国际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教师的工资福利中。国际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很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激励更足。国际学校的教育(除国际班)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4.教育国际过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也成为常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教育资源,优化配臵本国人力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政府教育战略的重要目标。
5、民办国际学校成为主流,数量行业占比较高,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1)根据中国国际学校网数据统计,截至 2016年底,我国国际学校已达到 737所,其中外籍子女学校增长到121所,民办国际学校增长到392所,公立学校国际班增长到 224所。民办国际学校在数量上力压外籍子女学校和公立学校国际班,占国际学校总数量的比例较高。
(2)其中,民办国际学校的数量从 2010年的84所增长到 2016年的392所,复合增速为 29.27%。市场规模增长的原因主要有招生人数的增加、国际学校数目的增加以及学费的上涨。随着经济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更多的家庭将会对国际学校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国际学校仍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
国际学校的投资方式
1、资本运作:轻重结合,各有利弊
就国际学校本身而言,是重资产项目,前期投资数额大,利润回报周期长,受政策影响大。因其项目特点,一般有两种运作模式:
(1)自建自营
这种模式一般是通过社会融资或自有资金投资新建校舍和构建教师团队,由于其需要资金体量大,回报周期长,一般是国资背景或房地产公司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好处是,新建的学校可以完全按照国际教学组织的标准进行建设,包括建筑风格、教育配套设施等,规格较高,容易打响品牌,另外地块和校舍都具有升值空间;弊端是,校舍每年要计提相应的折旧,影响净利润,并且由于资产规模大,造成 ROE相对较低,影响财务报表。
(2)PPP模式
采用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O&M(Operations & Maintenance),政府提供校舍,由教育集团运营。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分担风险,实现扩张,由于其轻资产的特征,ROE较高,易受社会资本青睐。
2、办学模式:中西结合、完全西式,各有千秋
国际学校目前的主体是国际高中,仅从国际高中看,目前在国内并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标准,但国际高中的开办已有数十年历史,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标准。目前国内民办国际高中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与国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引进国外高中的课程体系,与中国普通高中对接融合,设计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得到国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内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备案,毕业取得双文凭,同时颁发国外高中和中国高中的毕业证,不用雅思或托福成绩,可以直接申请部分国外大学。如枫叶教育旗下的国际高中,就是采用该办学模式。
(2)完全采用国外高中的课程体系,教育方式和考核标准,国际化招生,获得国际化文凭,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不用雅思或托福成绩;
(3)引进英语语言课程的高中的国际班,基本是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加上英语强化学习,完全没有学分课程,需要托福或雅思成绩才能申请国外大学。
公办国际班管制趋严,民办国际学校迎发展良机。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后,公办国际班管制趋严,数量同比增速明显下滑,由12年11.46%下滑到16年0.45%,其在三类学校数量的占比也由2012年的46.8%下降至2016年的30.4%;而民办国际学校迎来发展良机,同比增速稳步上升,预计未来学校数量增速将不低于10%。
出国留学优势凸显+城市学区房过热,国际学校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低龄化出国留学渐成主流带来对国际学校的巨大增量需求;家庭收入的增强促进消费进一步升级;国际学校重视素质教育,迎合中产以上家庭教育理念的升级趋势;城市指标收紧且获取难度加大、学区房过热;这些因素均促进更多有条件的家庭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
随着民办教育领域相关法规的修订,民办教育将逐渐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就国际学校来说,目前民办国际学校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报名人数远招生人数,录取率较低,相比于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拥有独立的校园基础设施,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高比例的国际教师资源,也增加了与海外较为接近的教学水平。
国际学校“轻资产+在线教学+产业链延伸”新模式值得期待。国际学校通过与公立或者民办实体合作,由政府或地产商提供校园等场地,公司提供教学管理服务的模式扩建学校,可极大降低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和经营风险,轻资产模式将助力国际学校迅速扩张;同时,在线化教学、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也是国际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增强,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份额迅速上升,民办国际学校将迎来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