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考考点分析、相关高考的热点素材分享
楠哥 2020-11-20 15:05:36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了十九届五中全会,这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事情,小编担心会在高考中出现相关的考题,所以今天想在这里分享一些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考的热点素材,以及网上有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考考点分析。建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不作为重点,但是看一下总是没有坏处的,下面的内容我觉得很。

  【热点事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角度分析】

  角度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角度二筑牢安全屏障,建设平安中国。安全才能更好发展,发展才能更加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角度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角度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角度五对内改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角度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制度建设。

  角度七健全法治,以法治国。

  【语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较终成就一番事业。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

  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朝气与民族同频共振,这样的青春,才是无悔,如此的韶华,方为绚丽。

  【标题】

  《弘扬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人民至上舒画卷》

  《共享引领,小康不落一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小康》

  《绿色筑底,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

  《提升脱贫质量 推进乡村振兴》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较高位置》

  《守初心要善学善思勇作为》

  【较新时评】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新华社作者:新华社评论员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1-03 08:5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切实增强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底线思维。当前,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生态,规划先行。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生态红线,加快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空间上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合理限定,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在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关键在于找准平衡点和着力点。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新进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要增强全民族生态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和良好生活习惯,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弘扬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新华社作者:新华社评论员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11-02 16:5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增加、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享引领,小康不落一人

  周人杰

  2020年10月30日05: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实践表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团结,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民生,经济发展的旨归所在;共享,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探寻“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共享发展是一个重要密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个“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倍加珍惜,不断丰富和发展。

  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据统计,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累计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今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民生系民心,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源。共享引领发展,重点在于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正是从这样的考虑出发,“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1.4亿家庭年收入达到10万—50万元,全世界规模较大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形成。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今年前三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达23781元,实际增长0.6%,成为持续提升消费层次、充分释放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保障。

  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在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到以此为引领,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健康中国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取得喜人成果,短短五年时间,我们党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宏观调控与基层治理关注的重点,有机结合并集中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共享发展理念如春风化雨,为经济社会发展厚植起发展优势,增强了发展动力,破解了发展难题。“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实践表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团结,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必将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

  陈 杰

  2020年10月28日06: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加强科学研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科学研究是高校较重要的功能之一,科学研究水平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其中科学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学生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科研实践,能够激发献身科学、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教师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研究和教学,能够拓展学术视野、增强教学水平,带领学生从事高水平科研,给予学生高质量的指导,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被列为重要的建设任务。

  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在科学探索、学科交叉方面具有优势,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突出;集聚了人数众多的高水平科研工作者,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科研工作者,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基本任务,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主力军。高校还牵头建设了一批科学研究重大基础设施,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的高水平研究基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拥有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研究生群体,是科研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的沃土。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高校作为主阵地之一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新时代高校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从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强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领域的前瞻布局,部署和推进科研选题,完善重大项目组织模式,破解重要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积极整合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针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时代高校要立足自身基础和办学特色,既推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统筹设立前沿科学中心,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之路;又探索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跨高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协同攻关、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依靠改革激发科研队伍活力。新时代高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赋予学院和科研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和释放高校科研队伍创新创造潜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冲刺。此外,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新时代高校还应加强面向重大需求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原创,本文来源于网络,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