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中考天上地下?其实这句话强调的是初二的重要性,同时又概括了初中三年的一个学习特点。小学底子好,上了初一之后并不能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到了初二,因为难度的增加,一下子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初二学生之间的差距立马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到了中考之后就彻底定型了,谁是那个天上的,谁是尖子生。
从心理层面讲,初二部分学生出现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等问题。从思维层面,初二知识学习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增强。这些方面的影响导致初二学生出现明显两极分化。初二两极分化,中考分化加剧,在中考面前自然出现天差地别的优胜劣汰情形。这里我不再细说,重点说说“初一不分上下”。
“初一不分上下”,前提条件是全部学生的小学底子都很好。过去,重点中学的初中可择优录取,初一整体生源好的,基础好、习惯好加之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所以不分上下,大家的成绩彼此彼此。非重点的初中校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现在,则是划片招生、电脑派位,初中学校的初一生源都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那是因为很多孩子在小学就已经严重分化。
1.从学科看,英语分化提前。
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小学英语的学习,重视不够,习惯不好,积累不足。上初一后,很多孩子的英语学习输在了起跑线上。
2.从性别看,男生分化较大。
小学阶段突出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的学习,较多男生语言能力发育迟于女生,老师提供的回答问题、登台表演等锻炼机会少,加上还有不少不愿意开口朗读、说话。这就造成很多男生在语言学科上落后于人,逐渐出现厌学、不自信等情形,在小学中高年级就被分化开来。
3.从年级看,高年级分化大。
这个道理跟初中一样“低年级不分上下,中年级开始分化,高年级天上地下”。分化原因除了学习容量加大、难度变深等原因之外,心理因素也是有影响的。随着现在孩子的性成熟低龄化,青春发育期提前,一些孩子开始自我意识增强、叛逆心理加重,不配合家长和老师;一些孩子春心萌动,关注异性,无心学习。家长、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并加以适当引导教育,这些孩子的分化几乎不可避免。
所以,孩子学习分化过程是渐变的,也是分阶段的。家长、老师不要被一些“因文害意”的观点表述所误导。防分化,要抓紧,抓早,抓细,抓实。不然,亡羊补牢,则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