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南通市高泰州高三一模语文古诗鉴赏题目出的是诗词大家苏轼的《新居》,拿到一手陌生的诗同学们该如何鉴赏呢?在考试的时候一般学生会先浏览一下古诗,然后带着问题去读全诗。《新居》到底该怎么翻译,后面的题目又该如何解答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新居①
苏轼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②。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脩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 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②永:深。③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
9. 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 “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10. 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注释]
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
2、旧居:指苏轼寄居的官舍。
3、逐客:作者自谓。
4、遭屏:遭受排除。
5、翳翳:指草木茂密成荫貌。
6、俯仰:比喻时间短暂。语出《左传·定公十五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译文]
当朝阳初升,便可看到阳光透过竹枝树干投下的光影。
我居住在不高的篱笆之中的新居,感到其乐无穷。
过去居住的官舍也不是好房子,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房子也不让苏轼居住。
住在这新居,环境幽深。
时令已是初秋,几场风雨过后,天气转凉。园圃中的菊花开始抽条长叶,不多久,就会绽出花朵。
有此菊花,可消遣啦,更可藉此消磨时光,不必再由别的粮田的追求啦。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写于绍圣五年(1098),时苏轼六十三岁。前一年,他刚刚远谪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县西北)。初到贬所,老人僦居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相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构筑泥屋五间,权且栖身。是年五月屋成,名曰桄榔庵,即为新居。
全诗分作三层,层层转进,从容深曲。“寻”,八尺为寻; “寻丈间”,意思是就在很短距离之内。朝阳照进屋北的竹林,散落许多疏朗的影子。而以竹编成的短篱,也就围在屋旁。远处是成林之竹,近处是编篱之竹,绿荫森森,凤尾萧萧,新居处于这种境界,该有多美!何况东坡向来爱竹,诗中曾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于潜僧绿筠轩》)《初到黄州》又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便难怪他要赞叹:这个地方正好寄寓我无穷的诗趣画境呢!开篇四句避实就虚,绝不胶着诗题,巧从背面落墨,以幽雅的环境衬出新居的高洁,深得画家“滃染”笔意。“旧居”以下二韵,又是一层。“旧居”,指官舍;安置之臣,例应居于官舍。“逐客”,作者自称。载籍记述,诗人筑室期间,当地土人运土运瓦相助,茅屋始得建成。一方是不予一席之地,全不问远离家园的逐臣如何栖身;另一方则慷慨援手,助老人度过难关。该诅咒谁? 该誉扬谁? 岂非不言而喻。还应该想到,“翳翳村巷永”一句,不仅为了补写新居的附近环境,更是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看破世情和热爱黎民的心境。这一层变换手法,改以议论为主,对比鲜明,忧愤深广,尤其妙在褒贬之言若有若无,行文冲淡醇雅,一似脱尽火气,体现了东坡迈旷达的处世态度。结尾四句是第三层,作者叙议结合,表现手法又有变化。“二顷”,苏轼被贬儋州后,曾在《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一诗中云:“早谋二顷田,莫待八州督。”(作者前后典八州)然而此时,即二顷田亦不可谋,故云“何必谋二顷”。诗本写成于盛夏季节,九、十两句却勾勒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秋色图:几番风雨,溽暑尽消,金风送爽,畦菊盛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新居周遭届时又将出现多么和平宁静的氛围。拥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夫复何求?光阴顷刻即逝,一年又复一年,何必求田问舍,还是随遇而安吧。较后两句,就在想象秋后情景的基础上,自然引伸出以上的结论。这一层遗貌取神,摇曳生姿,全诗主旨至此升华,诗人豁达洒脱的襟怀也跃然纸上了。
诗题“新居”,而无一字直接状写新筑之室,只是侧面渲染环境,借题抒发感想。这,便是此诗的艺术特点;这,也是苏子“以文为诗”的一贯风格。
东坡在儋耳,军使张中请馆于行衙,又别饰官舍为安居计。朝廷命湖南提举常平董必者,察访广西,遣使臣过海,逐出之。中坐黜,死雷州监司,悉镌秩。遂买地筑室,为屋五间。潮人王介石为客于儋,躬泥水之役,其劳甚于家隶。故诗有“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句。(《苏轼诗集》施元之注答案及解析
9. 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 “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要求概括诗的前八句写出了 “新居”哪些特点?抓住关键词逐句分析。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新居选址于竹木掩映之中。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新居不大,却可寄托诗人的高远之思。陶渊明“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境界相通。寻丈:八尺到一丈之间的长度。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旧居,指苏轼寄住的官舍。逐客,苏轼自谓,他屡遭贬迁,故以放逐之人自称。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翳翳,指草木茂密成荫貌。村巷永仍写新居环境的幽深。“永”特别做了注释“深”,也不难想到地处偏僻。
答案:(1)环境清幽 (2)空间狭小(3)设施简陋 (4)地处偏僻(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 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后四句的意思,再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前八句的内容来分析情感。数朝风雨凉,用“自然界中的风雨”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 ,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畦菊发新颖。新居园圃中种“菊”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菊发新颖”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俯仰可卒岁,有此菊花观赏,已然足矣,更可借此以消磨时光,终此一生,表达诗人的自我宽慰或无可奈何。何必谋二顷。“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即不必去谋二顷田,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其中“风雨”和“菊”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风雨”不仅指大自然中的风雨,还象征着人生的波折。像学生熟悉的苏轼《定风波》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它将“人生的风雨”寓于“自然界风雨”之中,写出了无限的凄凉。知识迁移过来,“风雨凉”道尽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菊”有两个象征义:一象征归隐,二象征高洁的品质。不能仅抓住第一个象征意义,未能知人论世,解读错误,误读苏轼向往归隐,安于归隐。其实采取第二个象征义,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则更准确。
答案:
①通过“风雨凉”“菊发新颖",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
②“数朝风雨凉”。又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
③“菊”又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
④“何必谋二顷”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2020届南通泰州一模语文古诗鉴赏试题苏轼《新居》翻译、注释、答案解析,当然在考试中可能不会想的很,但是要理解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