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鲁迅写的孔乙己代表当时哪一类人?是否值得同情?
楠哥 2018-11-21 15:29:07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很多有名的作品,其中《孔乙己》被列入初中语文课本,这篇文章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映射出很多社会现状。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鲁迅写的孔乙己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类人?这些值不值得我们同情?
鲁迅写的孔乙己代表当时哪一类人?是否值得同情?

  孔乙己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从来不容于时代,以时代的眼光看,都透露着酸腐气息。

  从屈原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想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良知,去承担社会责任,为和民众奔走呼号,但他们的观点,往往会被时代和庸人认为腐朽没落。

  屈原被流放时,曾与渔父有过一段对话,渔父对屈原说:“圣人做事从来就不呆板,而是随着时事改变自己的做法。假如世界上的人都很肮脏,那为何不随波逐流把水搅浑,大家一起迷醉呢?为什么不吃了酒糟喝了酒呢?为什么要坚持原则自名清高呢?结果落得被流放的结局。”屈原回答说:“我听人说,刚洗完头,要弹帽子。刚洗完澡要抖抖衣服。怎么能让自己清白的身体和精神被世俗所污染呢?与其这样,我宁愿跳到湘江里喂鱼。”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唱着歌说到:“沧浪之水清澈干净,我可以用来洗我的帽子衣襟。沧浪之水浑浊不堪,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于是不再同屈原说话。

  现在看来,这段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造的,但却代表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精神,即绝不随波逐流。孔乙己同样如此,他连秀才都考不上,穷困潦倒,既不属于当官者,也不属于经商者,但他决不去巴结有钱人,也不会去歧视店小二,他有自己的坚持,比如坚持说茴字有四种写法。放在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这是酸腐和没落的,但这却是一个贫穷书生所能有的较后坚持,这种坚持才较难能可贵。

  我们大部分人,往往习惯于随波逐流,别人怎么做我们就跟着做,坚持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困难,因为“与众不同”,我们可能被群体排斥甚至抛弃,这也就意味着生存危机,在生存的重重压力之下,想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更加艰难了。从这个意义上,孔乙己的坚持,是读书人的一面镜子,用以照亮读书人的前路,这恐怕也是鲁迅写孔乙己的原因。

  那么,孔乙己是否值得我们同情呢?我觉得答案不是是与否,对读书人而言,他们坚持正确的东西,坚持信念,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职责所在。如果因为坚持信念和理想而被社会抛弃,也并不需要世人去同情,较好如同渔父一样,不理他们,随他们去,让他们用行动去诠释读书人的价值。

  实际上,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就是让年轻人、读书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世俗所击垮,如此,中国才能有希望,随波逐流的民族,不会有前途。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