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有一本花名册,其中记载着学生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姓名等。方便查看学生人数,也能有助于签到。其实花名册不仅用在班级,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花名册。那么这么长时间了,你们知道这本册子的由来吗。为什么大家都称呼其为花名册,而不称为其它呢。其实这里的话“花”字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鲜花,意思跟你们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花,指的不是鲜花,而是混乱不一,名目繁多,比如花花绿绿,花样繁多,花哩唿哨,花不拉叽,也就是说,这个花,指的是花样!
古代的名册叫做“籍”,比如《诗经》里的“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籍”不仅记载人口,还要记载工作单位和阶层。比如《孔雀东南飞》里就有“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之句。源于春秋,如《官子》“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史记中也多见记载“(秦献公)十年,为相伍。”这里的户藉都是官藉。
明朝的时候户藉记录是黄色的封面,所以称之为“黄册”,现代的各种“企业黄册”应当是源于名朝。那“花名册”呢?“花名册”指的就是“花户册”,是民间称呼。小编刚才查了一下,花户一词,一开始指的就是卖花的人(家),“花户”一词较早出现在宋朝,元朝也不多,并且含义没有变化。直到清朝这个花户才指的是名册之意。
那为什么叫“花户”呢?
因为清朝政府对户藉的管理确实是“花样繁多”,清朝的户藉制度里有汉人,有蒙古人,有俄罗斯人,还是满人,光满人分为十三个旗。还有卫籍,灶籍,商籍、匠籍之分。三年检查一次,如果是前朝的罪臣后人,还有什么乐户,丐户。满清人的本上不仅仅有家里人,还要有雇工,家奴,奴婢升了一个孩子都得需要记上,身高都有记录,并且要更新!否则是重罪!所以,清朝的本和身份证是常更新的,尤其是乾隆年间,开放流动和迁移。这种更新更是频繁。所以“百姓迁徙事故日新月异,初造之册,甫历数时,即多更易,若随时改造,事即冗琐,费亦滋多,遂致缮写甫完,已成废纸。”
所以,可想而知,清朝的凭证是细密的,不停添加的,把好好的一张纸弄花了。而且一更新,还会变得更花。所以,小编认为,这就是清朝民间对名册的代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