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中“吴钩”是什么?有谁知道吗?关于吴钩的指代还挺多的,有的说是一种青铜器,有的说是刀的一种。那在“男儿何不带吴钩”这句诗中到底指什么,这句诗有该如何理解呢?这些知道点,小编都会在以上文章中道来。同时还为大家列举出了古代很多赞美“吴钩”的唐诗,拿来与大家共同鉴赏。
1.关于吴钩的材质:
“吴钩”是文学常用熟典,史源、典源都来自《吴越春秋》(见下一点),较早为吴国所造,可明确为青铜器。田野考古上尚未发现确凿为吴钩者,但结合文献,战国时期的钩形是比较清楚的:整体弯曲;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椭圆体钩柄便于稳固握持,应用上以推、钩为主。可参考本“回答”文末附秦俑坑出土的钩图。
同时指出的是,有的通用词典将吴钩解释为是“刀的一种”,这是不精确的——既然它有独立之名“鉤(或钩、勾)”,便不应再牵扯上“刀”,而在东周时期刀、剑形态多样的情况下,说它似“剑”亦无不可。新版《辞源》释“吴钩”为“兵器,形似剑而曲”,便较为严谨。
2.关于此词的理解:
这里的“吴钩”是用典。典源出《吴越春秋·闔閭内传》(祖本已佚失,今存世较早为元刻本),大约是:吴王闔閭命吴人铸造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个儿子,取其血铸造成器,献给吴王。后便称之为吴钩,又因是以精铜造,故又有称“金钩”。
同时说明的是:存世文献中,应用此词较早的正史是《宋书》之“越棘吴钩,交曜畿服”句,应用较早、而令其流传更广的是经典名文《吴都赋》之“吴钩越棘,纯钧湛卢”段。
3.关于这诗的理解:
这诗通俗易懂,历来流传较广(尤其是需要振奋人心的历史阶段,王朝会主动倡扬)。正向评价方面,此诗已列入教材或教辅吧,应以课堂阐释为准(学生只能以此为圭臬,这是毫无疑问的);持保留意见方面的主要是艺术方面(历代有诟病其存在直白而“呼口号”之嫌),又如南宋张定复则称其“空有李白之语,却无李白之才”。当然,类似的评价是否公允,只能见仁见智了。
4.“附赠”历代所赞赏的吴钩唐诗:
“吴钩”一词入诗的很多,仅以现存唐诗论,包括(已公开发表的)敦煌文本在内,大概可得近二三十首以上。其中,“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吴钩断马不知处,几度烟尘今独全”(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温庭筠《赠蜀府将》)、“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唤人呈楚舞,借客试吴钩。见说秦兵至,甘心赴国仇”(郑锡《邯郸少年行》)等名句名诗,都是历来文人诗家有所推崇的。
关于“男儿何不带吴钩”中“吴钩”是什么?出自哪里?还有哪些写吴钩的诗?就介绍完了,今后同学们在碰见古诗当中有吴钩这个词的时候,应该就明白其意思和指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