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有何区别?内阁和军机处有什么不同?从西周开始中国古代政治中中央集权普遍成加强趋势,到了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就是中央集权极度加强的标志。大家知道内阁和军机处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为方便各位学生了解参考,伊顿教育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相关情况,大家关注!
1、内阁周期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中书省负责天下庶务,权力极大。后来直接就给废了。能成功废掉的原因,固然有策略上的因素,更多源自朱元璋再造华夏的巨大功勋所带来无与伦比的放心。
废了简单,但那么多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就得设置大学士做顾问;朱棣时代,权柄不能下移,但他也不想直接处理这么多事务。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就这么形成了。
如果你读明史,会发现朱棣及之后四十年里,内阁大学士大的列传里面较大的政绩就是和皇帝聊天而成的佳话。这侧面反映阁臣在这时期真的就是顾问。
(内阁)
到了李贤时代变了,作为首辅,逐渐拥有很多实际事务的权力。但这不够大,嘉靖初年,吏部尚书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斗法失败,标志着内阁实际权力过部院。
之后内阁就越来越外朝化了。高拱直接兼吏部尚书,张居正直接确立内阁负责制(后来被废)。也正因为如此,内阁渐渐不是天子的亲信机构,也不为天子背锅,万历时期一系列事件就是如此。
到了明末清初,内阁大学士直接领部尚书越来越多。自然从制度上呼吁新的部门产生。
2、军机处周期
清朝入关之前,是多贝勒共治体制。皇太极为了集权,成立内三院,其实就是自己的行政-顾问,努力避开摄政王会议的影响。
入关后,承接明制,内三院和内阁往复,本质上已经完成外朝化。所以康熙成立了小班子,南书房。
到了雍正时期,借着西北战争的需要,成立军机处,自然后来就负责实际事务。直接秉持皇帝的意思。乾隆直接就废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也是如此,有个英国人写:一个军机大臣给他讲,开战就是大皇帝说如此,军机大臣跪下说皇帝英明,然后就决定了。
我较近在看《清文宗实录》,许多就是军机大臣给皇帝读了,直接口述的上谕。这点比明朝狠,明朝很少有内阁接出上谕,司礼监传出圣谕的。
到了同光中兴时期,军机处自身权力增强,已经在外朝化。(这方面我读的史料少,但大趋势分析没问题)
总结:
宫中、府中的天然冲突,注定会产生围绕较高皇权的新的决策机构,但制度需要要求有府,所以新的决策机构必然从秘书职能到行政职能转化,慢慢成为府,之后就是新一轮循环。
要写论文的话,会找很多区别,找很多概念。但从大的制度演化角度而言,区别就在于明清君主权力确实有差别。其他基本没有啥区别,都是一个周期进入另一个周期。
制度的周期性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比如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的御史监察到行政的转化,基本决定了地方行政制度。皇权班子与政府班子的基本关系基本形成了内朝到外朝的周期性变化。当然还有基层行政制度变迁等,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