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20年前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争论“海防”重要还是“塞防”重要。李鸿章表示西部边疆没需要花那么大代价留在手中——花了代价还不能弄回来,新的威胁在海上应集中力量发展海防。较后清廷采取了“和稀泥”的做法“海防”与“塞防”并重。说是“并重”但因为没钱只能侧重一边实际上还是更注重“海防”。北洋海军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装备好人员素质高待遇也比其他军种好数据上的硬件排名甚至达到了亚洲第一的水平,可甲午一战北洋海军的所谓“强大”被证明虚有其表把西方军事观察家们狠狠打脸——战前他们推测清军赢面大。
到底怎么了个人认为主要两个原因。
一方面李鸿章不是慈禧不能掌握的权力也不直接领导和指挥北洋海军。发展海军较重要的是“钱”,李鸿章尽管位高权重但不是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所以银子不是他想要多少就能要到多少,要来以后也没有全部花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本人从来就不是清官。所以北洋海军该更新换代的装备没有实现换装甲午海战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北洋海军出现了暮气。如果甲午海战提前2年在1902年打北洋海军胜算很大。那时候的北洋海军正值顶峰能干的英国军官琅威里还在主抓训练和指挥在日本和日本发生冲突敢用炮口对准日本海岸城市较后逼得日本赔偿。但是北洋海军很快发生“升旗事件”琅威里负气而去北洋海军开始走下坡路训练和管理等逐渐松懈下来。等到2年后遇到日本联合舰队这些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只能接受战败覆没的现实。
李鸿章的确一直主张海防优先但是主张不能够施行也不能够得到支持。在当时的清廷像李鸿章一样意识到海防重要性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的官员还是没有睁眼看世界他们仍然只是在学习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将西方的先进技术看成是歪门邪道,比如帝师翁同龢兵部尚书徐桐等人这些人也成了李鸿章在发展海防的过程中的阻碍。比如说李鸿章曾几次向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要钱购买弹药确被屡次拒绝。到了甲午海战开始的时候一整个北洋水师竟然只有两颗弹药。
李鸿章主张海防优先为了建设北洋耗尽了半生心血开始的时候因为有慈禧的支持的确做出了一些成绩,建设出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但是在这之后北洋舰队确再也没有得到一点发展多年未购一舰,北洋水军也多年未经实战有些人都已经缺乏了军人的较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