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写作就像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你可以自由的发挥,但是不能偏离主题。话题作文给大家的范围很广,但是大家想要写作得高分的话,还是需要主题鲜明一些,太过隐晦不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式。本次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与“沉浸式文旅”有关的主题作文写作指导!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话题相关的作文写作,下面一起来探究一下。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所带有的“沉浸”性质,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兼具鲜明的主题性、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让观众们感受到氤氲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然而,2021年4月,北京市文物局没有批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认为其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对方兴未艾的沉浸式文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题。
学校计划举办演讲比赛,你作为班级代表,请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近年来沉浸式文旅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又因对文物存在不利影响而被质疑。两则材料间的“然而”是审题的重点,这就要求考生思考发展文旅和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考生如果泛泛而谈“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不合题旨的。
2.典型任务的限制。既然是学校计划举办演讲比赛,考生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写作身份是班级代表,文章体式是发言稿。题目给定的写作话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这个话题受限于材料所谈的“沉浸式文旅”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目旨在让考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考生在思考写作过程中,增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话题,结合材料所谈的“沉浸式文旅”,考生可立意为“沉浸式文旅”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文旅发展应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前提;坚决反对破坏文化古迹的文旅项目;让文旅发展与保护和传承文化相得益彰……也可以综合论述。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选择不同的论点,可以展开自由联想和思考。比如联系“数字敦煌”、2021陕西春晚数字“唐宫夜宴”与“沉浸式文旅”作比较,看哪一个更绿色环保,更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思考“沉浸式文旅”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自己对“沉浸式文旅”的体验和感悟,用感性的方式叙写自己对文旅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可以理性思考二者的关系。若从思维的深度来说,以议论文为好。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此题目有审题难度,对考生的思维有极大挑战性。首先,材料中的“沉浸式文旅”对考生来说貌似陌生概念,如果考生不会读材料,概念理解可能会出偏差;再者,两则材料间的“然而”是一个审题重点,忽略此就会很难弄清材料间的内在关联;其三,任务部分给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极容易让考生忽略材料所谈的“文旅发展”问题,走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定式思维,将二元问题变成一元问题。从语料选择看,重在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之一。本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传统文化传承要创新,保护要用心。
2.发展文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3.“沉浸式文旅”破坏文化古迹,不可取。
4.让文旅发展与保护和传承文化相得益彰。
……
偏题立意:
1.保护文化责无旁贷。(若材料不涉及文旅发展,则属于话题式写作。)
2.文化之我见。(若材料不涉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则属于偏跑。)
3.沉浸式文旅很有必要。(不合题旨。)
……
【下水文】
文旅发展应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前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保护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
同学们,保护传统文化,呵护我们的民族记忆。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论语》《庄子》等一部部传统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老坚固的都江堰,展示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呵护,才能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同学们,文化的“活化石”如何传承?
我们变革传承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下去。
近年来,《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所带有的“沉浸”性质 ,采用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息等技术突破传统意义的旅游方式,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结合在一起,让旅游景点呈现全景式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交互体验,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兼具鲜明的主题性 、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使游客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氤氲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但是文旅项目的开展要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宗旨,不能为文旅而文旅。
2021年4月, 北京市文物局叫停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认为其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对方兴未艾的沉浸式文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题。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几千年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普通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在进行旅游产业革新和旅游方式升级的同时,如果对古长设的模式和场景呈现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就要坚决反对。所有文旅项目都是如此。
但叫停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考虑新的解决手段。
“数字敦煌”技术,不仅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敦煌历史,欣赏敦煌精美的雕刻、壁画,还能减少客流,有效保护洞窟文物。与此同时,“数字敦煌”还通过网络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21陕西春晚,“唐宫夜宴”节目借助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文化形式与唐装舞蹈结合,惊艳了国人,也通过社交网络惊艳了世界。传统建筑技艺,国粹京剧,各种传统手工艺品都通过信息技术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数字文旅也许是我们在文旅和保护传承文化之间更好的选择。
同学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古迹,它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在文旅发展和保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然后是传承,之后才是文旅。如果以破坏的方式搞文旅,最终就没有文旅。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