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关于“敬畏粮食,热爱生命”的话题作文!给命意型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小蜜蜂 2020-09-11 15:47:08

  给命意型新材料作文写作在审题立意上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这一类的作文写作通常主题就隐含再材料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中,所以在审题立意上一般不会有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先写背题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关于作文写作中的素材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积累,并消化吸收和理解,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这篇作文写作:敬畏粮食,热爱生命!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要求: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给出了先辈们对粮食的敬畏态度,“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传达出粮食的生命意义与现实价值;“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材料较后特别突出“人与粮食同行”这样一个情境,进一步引发考生思考粮食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面对粮食应该具备的态度。

  2.写作任务的限制。本题为新材料作文,写作任务限制较少,只要遵从材料指引,写出对粮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思考,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粒粒辛苦,对粮食和粮食的生产者应有感恩、敬畏之情即可。

  3.价值判断的限制。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因为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不仅养活人,也启迪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与粮食同行,有耕耘的辛苦、收获的温暖,也有对粮食的感恩、敬畏。这是命题人给定的价值判断,考生需要在这样的情境和价值观念下表达自己的体验、认识以及思考,不可悖离题旨。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可以多元。考生可以从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的角度,来写今天我们对粮食应持有的态度;可从粮食有生命、有灵性的角度,写我们对粮食应有的态度;也可从粮食的价值和意义角度,谈我们应对粮食持敬畏之心;也可从耕耘的辛苦、收获的温暖等角度,谈对粮食的感恩和敬畏……敬畏粮食是对劳动的礼赞,珍惜粮食是对时光的眷恋,感恩粮食是热爱生命的一种体现。总之,从粮食到人生、生活、生命,考生可以自选角度去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由粮食出发,思考与之相关的劳动、时光、生命以及价值和意义,进而表达自己对粮食与生命的诸多思考,“民以食为天”“粒粒皆辛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考生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解题】

  本题目是给命意型新材料作文,侧重价值观考查,引导考生思考人与粮食的关系以及应有的态度,这在当下尤为重要。材料的逻辑架构有类2019卷Ⅰ作文,但是没有假想敌,任务限制也不严格。材料的三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考生认识粮食的价值和意义,既是对主旨的限制,也是对思路的指引。材料所谈有关粮食的话题本出自生活,考生皆有话可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方向一:敬畏粮食就是对劳动的礼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劳作让人们明白诚实劳动,真实收获的朴素道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告诉人们天地酬勤的可贵事实,总之“粒粒皆辛苦”所得的粮食让人类繁衍生息。敬畏粮食就是对劳动的礼赞,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辛勤耕耘的坚守与展望。

  方向二:咀嚼粮食就是对时光的敬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们在季节更迭中延续着几千年来的耕耘与收获,品尝着个中的艰辛与欣慰,体会其中的智慧与启迪。咀嚼粮食就是品味与之相关的一切念想与盼望。毛泽东曾说:世界上什么事情较大,吃饭的事情较大。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曾饱尝过饥饿的苦果,也领略了丰衣足食的甜蜜,在对粮食的咀嚼中更能体会沉甸甸的时光对人类的恩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具有生命和灵性的粮食告诉人类关于时光的秘密:付出,总会有回馈。这是对粮食以及一切生命的讴歌。

  方向三:思考粮食就是对生命的观照

  在回首与粮食同行的日子里,人们更容易看到往日时光,也更容易体会到天地诚心,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渺小与伟大。渺小是因为天地生万物,我只是其中一员,要靠吃饭活着;伟大是因为渺小的人类用双手和大脑创造生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但不管是渺小还是伟大,人类都应该对粮食心怀感恩与敬畏,因为对粮食的感恩与敬畏就是对自身的尊重与珍视,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反省。思考粮食的价值与意义,实质上就是观照自己的生命,洞察人类生存的秘密。关心粮食和蔬菜,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幸福生活的起点与需要。

  【范文展示】

  粮生百味,归于真淳

  晚清贤臣曾国藩于其家规中有令人动容之“三咀”。何为“三咀”?即每饭之前,取一小口米饭,缓缓咀嚼,无声轻咽。文正公之良苦用心不禁令人感叹:粮生百味,归于真淳。咀嚼的,不仅是米饭、粮食,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的警醒与顿悟。

  粮食与人一般,皆有性灵。

  咀嚼粮食,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不单获得了气力,更重要的是逐渐获得了臻善的人格。元遗山盛赞渊明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繁华落尽见真淳”。渊明之真淳与他对粮食的敬畏和感悟是密不可分的。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渊明独居南山,宁可躬耕南亩,也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每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面对“草盛豆苗稀”也一笑置之。因为他种的不单是粮食,更是一份平和圆融的心境。

  人在咀嚼粮食的同时,也在咀嚼时间。时光崎岖,岁月深长,渊明与文正公,“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忧”,大致是他们对粮食与生命关系有彻底思索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世间万物,皆源于深沉的土壤于无声中的滋养。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即使贵为天子,也对粮食心存敬畏。历代皇帝的宫殿都设有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谷神,帝王们每年在这里祭祀土地神、谷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米,包含了太多的艰辛与汗水。农民是较懂得敬畏粮食的人,他们对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深情,他们在田里默默地插秧、割稻,那近似叩拜的姿态就是一种庄严的仪式。

  粮食用质朴而谦和的姿态告诉人们,回归自然才是较好的归宿。喜欢那一句:“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

  古有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今有粗茶淡饭仍潜心向学之说。千百年间,粮食逐渐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与寄托。人和粮食从未分隔,休戚与共,有人品出的是感动,有人品味的是激情,有人品出的是面对岁月更迭的优雅与从容……人咀嚼粮食,咀嚼着生命,咀嚼着时光,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边界和生命的边界。

  于我而言:粮生百味,归于真淳;生活多姿,归于简单。

  【点评】

  文章首先由曾国藩饭前“三咀”的家训切入论题,引出细细咀嚼之后方能品出粮食香醇之味的生活道理,进而挖掘品味粮食与涵养心境的紧密关联。其中巧妙地运用陶渊明和颜回的例子,让论证逐层深入,较后提出观点:用敬畏生命之心对待粮食,在与之同行过程中体会美好时光与深邃生活,体会淡然、简单的处事心境,会让人生变得更加圆融与通透。文章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素材运用自然、语言自然优雅,令人读来愉悦舒畅。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