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分为3大类,为何很多聪明人考不了好大学?原因有3个。
1、仅凭智商高,远不足以应对高考挑战
有些学生智商极高,但却缺乏足够的努力,导致高考成绩与其智商不成正比。有一位毕业于2018年的学生,他确实非常聪明,有时候能解出老师都搞不定的数学题。然而,他的高考成绩只勉强达到一本线,最终只能进入省内一本院校就读。
为何如此聪明的学生高考成绩平平呢?原因在于他没有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他的学习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外时间则几乎全部用来玩游戏和打篮球。他的高考结局令所有老师都感到惋惜,但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尽管家长和老师曾经付出了大量努力,却无济于事。
2、勤奋才能弥补不足,实现自我价值
印象深刻的是2020届的一个学生,他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尽管老师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但令人惊叹的是,他高三入学时的成绩只有大约400分。他并不算聪明,但也不笨,但他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奋斗精神。他学习时非常专注,经常忘记吃午饭而全神贯注地做题,假期时比开学时更加拼命。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可以去找老师七八次,甚至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也毫不掩饰地大哭一场,然后依然专心做题。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在每一科目中可能都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总能取得全科第一的成绩。
3、只有高质量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要远离无用功
除了以上两类学生外,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但成绩却很差,甚至是班上的末尾。这些学生为什么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呢?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效率问题。
这些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学生,在初中时成绩可能还不错,但到了高中却普遍退步。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高中以能力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所谓的能力,指的是学习需要靠理解、概括和灵活运用,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效率低下的学生思维活跃度不够,或者根本不愿动脑筋,面对抽象的问题绕圈子,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做题依赖答案。所有这些都不是高效学习的表现,而是典型的伪勤奋。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在今天依然适用。学习中的个人修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许多高中生在学习中错误地彰显个性,对老师的要求总是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常常是敷衍了事。
尤其是在作业布置有一定弹性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谁认真对待,谁只是应付而已,一目了然。如果每次作业都是这样,不到一个学期,差距就会拉得非常大。
要做到符合老师要求,相信老师的要求是合理的,这应该是每个学生的基本观念。如果无法做到老师的要求,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为什么做不到,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将责任推给老师。这体现了正确的心态非常重要。
北大的老教授谢冕曾对学生说:“先当个书呆子,再考虑聪明人的事情。”考入北大的学生都应该具备“书呆子”的精神,尤其是高三学生更应如此。
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其实老师就在身边。跟上老师,听从老师的建议,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学霸。
如果说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有何过人之处的话,我想就在于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师的要求,而不是考虑是否要去做。如果发现老师的要求确实不合理,完全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