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是2020届考生模拟填报志愿的开始,在当前的阶段,考生们的估分环节已经基本结束了,现在开始进行模拟志愿的填报环节了。考生在填报志愿的环节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事情呢?本次伊顿教育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的事情和问题。在模拟志愿填报的环节大家在一些重点的环节能够很好的进行把控。如果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有的疑问或者困惑的话,可以拨打伊顿教育免费咨询热线400-029-6659详询。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近3000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第一招:学校有限原则
原则上能上,不上;能上双,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较高的是,其次是(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学校部分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较后那块牌子较重要。在这里,学习哥想提醒,有几个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较后想分享的是一个特别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较早入选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招: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选,其次建议考虑、、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较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较聚集的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较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高科技公司,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需要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第三招: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较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较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如喝凉水,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需要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较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较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原则上就不要纠结、地区,尤其是,纠结地区还是有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较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