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汉赋”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形式?“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小蜜蜂 2019-05-30 10:55:53

  汉赋是在汉代时期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学,现在比较有名的有《洛神赋》、《高唐赋》等,这种文学的兴起在当时的社会上是符合当时的现状的。通过读这些文学,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的手法都是比较夸张的,并且在词汇的运用上的华丽,因为描写的多是华丽的宫殿以及帝王的政治军事等内容,所以也可以说这个文学的形式出现是一种对于统治者的迎合和拥护。

“汉赋”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形式?“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在这里,先谈一谈汉赋为什么在汉代出现。历代用于表达情感的较普遍的文学形式应该是诗歌,但是在汉代,诗歌并不兴盛,到了东汉中后期才逐渐出现五言诗。这种现象与《诗》的经典化有关,因为《诗》带有的神圣性使人不敢轻易模仿写诗,只好寻求其他的形式进行创作。于是赋家接续《诗经》的讽谏传统、楚辞表现情感的方式,同时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介于诗和文之间的文体——赋。

  汉初,没有完全摆脱骚体的影响,因此多是骚体赋,以贾谊为代表;后来的枚乘写出了的《七发》,这标志着汉赋的形成;到了赋圣司马相如,出现了汉赋创作的一次高峰,散体大赋也成为了汉赋较重要的形式… …至于后来的扬雄、班固、张衡等赋家,实际也是接续司马相如开辟的这条道路。

  那么,赋到底为什么在汉代兴盛?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迎合了统治者的心理。以司马相如为例,他写的《上林赋》极度夸张天子的上林苑,从水到山、从离宫别馆到植物果蔬,以至天子游猎的盛况。作为一个皇帝,看了这篇摹写天子威仪和声势的文章,肯定会十分高兴。更重要的是,《上林赋》的主人公亡是公站在天子一方批评站在诸侯立场上争胜的楚使子虚和乌有先生,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大一统的心态。不正是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态吗?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这种情况下,文人争相献赋,至于"进御之赋,千有余首",形成了赋创作的盛况。

  但是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一直以来不被人重视,多数是批评意见。较典型的看法就是《史记》里对司马相如的批评"虚辞滥说",后来也演变成对汉赋整体问题的批评,也就是题目里提到的铺陈太多。

  "赋"的含义是铺陈其事,这种文体的特点就是极度铺陈夸张。铺陈是为了展示汉帝国宏阔的物态和声势,有赋家的主观目的在,因此需要借助夸张的手法,过度运用确实会让人产生厌倦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铺陈夸张的笔法是不是也确实使得汉赋有一种内在的气势。就我个人来看,没有哪一种文体能比得上汉赋有气势,因为这种铺陈的笔法是以汉帝国的强盛为基础的。

  再说汉赋的文词为什么难懂?一是因为汉代距离现在的时代太远,一些简单的词也需要注释才能理解。另外,不得不承认,汉赋确实用到了很多生僻的字,为什么?又回到了上面所谈的东西,因为要铺陈,要穷尽的物态。举个例子,扬雄写的《蜀都赋》描写树木的这一段(摘自百度):

  于木则楩栎,豫章树榜,檐櫖樿柙,青稚雕梓,枌梧橿枥,(左木+右斯)楢木稷,枒信揖丛,俊干凑集。(左木+右此)櫅(左木+右夬)楬,圠沈樘椅,从风推参,循崖撮捼。淫淫溶溶,缤纷幼靡;泛闳野望,芒芒菲菲。

  很多字都无法打出来,因为太生僻了,但是赋家为了展现这种丰富的物态,需要罗列几乎与"木"有关的字,甚至不惜自己造字,这就是我们觉得汉赋难读的原因。

  汉赋当然也有其他问题,比如受到经学影响,重视家法师承,因此多的模仿沿袭之作,主题、内容很相似,。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都是从《蜀都赋》发展而来,而它们的内容又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有很密切的联系。七体、九体等等都是沿袭前人,大多没有创新之处。

  那么,汉赋究竟好不好,我认为还是好的。虽然汉大赋饱受批评,但也是有它的艺术价值在的,例如汉赋研究泰斗龚克昌先生认为汉赋可以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标志。其次,汉赋不仅仅只是散体大赋,还有汉末的抒情小赋,也不乏清丽之作。较后,贴一段张衡《归田赋》里的内容作为结束: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