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写作灵感来自哪里?
小蜜蜂 2019-05-27 09:46:01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千万的读书人出人头地的途径,所以在每一次的科举考试之后,及第者笑魇如花,落榜者悲痛欲绝,历的范增几次未中,直到不惑之年才中了一个举人,这本来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范增来说,是一个人生重大的愿望实现,所以在惊喜之余,一度被惊喜冲昏头脑。这也是古代的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弊端,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及第之路和吴敬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灵感来自哪里?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写作灵感来自哪里?

  我们都知道,自唐朝以来,科举考试就是我们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千百年来,无数的读书人为了出人头地,拼了命地准备科举考试。读到较后,人要么变得疯疯傻傻,要么为了追名逐利,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来。而这,就是我们这周的分享书目《儒林外史》要给你讲的故事。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吴敬梓他出身于官僚家庭,一生经历坎坷,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曹雪芹有不少类似的地方。

  吴敬梓的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曾经担任过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这些品级很高的官。到了他的父亲吴霖起的时候,吴家家道开始衰微。吴霖起是拔贡岀身,曾担任过省赣[gàn]榆[yú]县教谕。

  吴霖起是一个不慕荣利,为人正直的人。他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儿子吴敬梓。还在年少时,吴敬梓就跟着父亲宦游大江南北,那时,他就对社会有了初步了解。

  到了二十三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为了争夺田产,吴家亲族一个个都撕下了“孝悌慈爱”的假面具。

  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不由分说地把本应该属于吴敬梓的财产分得几乎干干净净。年轻的吴敬梓孤立无援,留给他的资财也寥寥无几。

  分家之后,吴敬梓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这些事情较后都被吴敬梓自己写在了《移家赋》这篇文章里。

  经过自己家里的这场变故,他终于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由于出生官宦人家,长期以来在父母家人呵护之下,吴敬梓养成了一种放荡豁达的性格。但这种性格在金钱管理上并不是什么好事。

  吴敬梓常常看到穷人就忍不住想帮助他们,朋友来家里拜访就忍不住要好好招待他们,大吃大喝。在这种挥霍之下,不到十年,父亲留下来的微薄产业也就不剩多少了。

  自然,吴敬梓是聪明的,他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一条阳关大道。少年时期,他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名声在外。

  他也曾经热衷科举,很早就中了秀才。但是,家里的变故和生活的不幸让他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封建家族的道德沦丧和科举的弊端,渐渐地开始厌倦科举考试。

  到了后来,吴敬梓更是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认清了儒林、科举制度的真面目,决心写下《儒林外史》这本书,揭露当时醉心功名,沉迷升官发财的读书人的真面目。

  在小说中,作者一方面写下了范进、严贡生等等角色,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与科举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他也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比如杜少卿、匡人等。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讲述的种种社会现象,直到今天,我们似乎还能在现实中看到。

  在写作《儒林外史》的过程中,吴敬梓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成了写作的动力和素材。对于写作者而言,身边较熟悉的事情往往也是较好的写作素材。当你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也可以多想想自己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或许会有帮助哦!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