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话题是大家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讨论的话题,并且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体现,因此这个话题的审题方向也是一种传承和继承和发扬,和很多的文化传承的作文命题和审题以及立意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因此徐需要大家整合材料,重点来分析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以及自己写作的方向。在下文中小编也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参考,大家也可结合材料来重点的练习,将相关的话题作文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一个模板和写作的节奏。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电焊行业公认的“巾帼英雄”王中美,从业18年,先后参与建设了40多座世界桥梁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王中美坦言,电焊工的工作看着火树银花很炫酷,但实际“又脏又苦又累”。炎热的夏天,经常需要扛着30多公斤的操作工具,裹着厚厚的防火服钻到狭小的空间内,忍受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丝不苟地完成焊接工作。工作结束后,王中美换下的衣服都能直接甩出水来。虽为女子,但王中美从来没有退缩过。
读了这些人的事迹,你会感触很深,假如你是毕业后回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演讲的一名学长,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认同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语料是,赵学军、王阳、罗阳及其团队、王中美等人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专注工作,并取得不平凡成绩的事迹。命题人设定的写作情境是考生读了这些人的事迹后深有感触,而不是无所感动。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引导其思考这些人取得成绩的原因,思考一个人怎么做才能有所作为。脱离此写作情境的写作都是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写作引导语中明确要求,考生需要写的是演讲稿,写作身份是已经毕业的学长,读者对象是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演讲内容是结合材料中的人物事迹和自己学习工作的实际来给学弟学妹留言,勉励他们向材料中的人物学习,为走向社会能取得不凡成绩打好基础。不能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文章即为偏题或跑题内容。
3.价值判断的限制。赵学军、王阳、罗阳及其团队、王中美身上都具有正能量,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身上体现的专注精神、敬业态度等都是青年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考生需要对此认同,不可持怀疑态度。否则即为跑题。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赵学军的专注,王阳的坚守,罗阳及其团队的潜心研究、心无旁骛,王中美的不怕苦不怕累、一丝不苟,还有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怀揣理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考生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自由组合,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开放性。
2.感触和经历是开放的。“读了这些人的事迹,你会感触很深”,考生的“感触”是自由的;“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演讲稿”,考生的“经历”是开放的。不同的感触和经历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思考,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的开放性。
3.选材和表达是开放的。考生可立足材料,紧扣材料中人物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也可以以材料中人物为主,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写作。可以重在议论说理,以理服人;也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以情感人。只要能围绕“为学弟学妹留言”的写作任务,达到激励他们学习模范人物建功立业的目的即可。
【解题】
这是一道材料加任务驱动类作文题。材料提供了多个人物的事迹,对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品质和取得的成就也交代得比较清楚,考生只需要抓住材料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探究他们取得成绩的原因,然后扣住以毕业学长身份回母校给学弟学妹演讲的写作情境,勉励学弟学妹好好学习,培养品质,为以后在工作中能有所作为打好基础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即可。试题审题难度不大,但写作时要心中有读者,并且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内容中要融入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用心专一,其技必良。
2.爱岗敬业,持之以恒。
3.坚守平凡,创造不凡。
4.锁定目标,潜心研究,耐得寂寞,走向成功。
5.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越。
6.学习楷模精神,成就大国工匠。
……
偏题立意:
1.成功者身上的品质需要我们学习。(偏题,命意太大,没有突出材料中人物身上的品质)
2.英雄不问出处,奋斗创造幸福。(偏题,既不扣材料中的罗阳及其团队,又没有点出人物身上的品质,并且“幸福”不合材料语境)
【下水文】
目标高远,持之以恒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能回到母校演讲,我荣幸。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目标高远,持之以恒”。我的理想是毕业以后到祖国的建设战线去,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大国工匠。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大国工匠,从他们身上去寻找感动吧。
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林鸣带领的岛隧工程团队为了增加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和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冲刺性发展,钻研尝试,探索较佳方案,获得多项专利,创造多个世界第一。潘建伟带领的“墨子号”卫星研究团队为了我国通信事业的安全,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勇敢接受挑战。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越是拥有高远而正确的追求目标,就越能激发潜力,越能攻坚克难。同学们,看到他们的事迹,我常常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大国工匠,于是给自己树立起这样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同学们,你又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也许有同学会质疑,能加入上述研究团队的人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其实英雄不问出处,很多大国工匠都是从平凡岗位上干起的。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合格;还有大批的故宫文物修理师,设计方案,修复文物,几十年如一日。这些人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是因为他们同样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有专注与执着的追求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既然大国工匠从不会因岗位平凡而拒绝那些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那么我也愿意平凡岗位上干起。同学们,你是如何想的呢?
当然,做大国工匠,除了要有高远的追求目标、专注与执着的追求精神,还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献身精神。电焊行业公认的“巾帼英雄”王中美,从业18年,先后参与建设了40多座世界桥梁的前期焊接任务。炎热的夏天,她经常需要扛着30多公斤的操作工具,裹着厚厚的防火服钻到狭小的空间内,忍受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又脏又苦又累,工作结束后衣服都能直接甩出水来。即便工作这么艰苦,王中美非但没有退缩,甚至更加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吃得下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创出比别人更优异的成绩。王中美就是我未来的榜样,同学们,你将以谁为榜样?你愿不愿以王中美为榜样?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却成绩卓然?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高远的追求目标,有没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有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作为拥有美好年华的高中生,我们既不能迷茫,更不能任性,而是要向模范人物学习,树立高远的追求目标,磨炼执着的意志,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峰高路自然陡,只有学好知识、练就硬功,才能有所成就。较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两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便只能风雨兼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用心一者技必良
周珊珊
艺要精,贵在专。从古至今,大国工匠无不始于静心、成于专注。滴水可以穿石,就在于它瞄准一个方向,驰而不息;铁杵能够磨成针,“功夫深”的背后更是一种恒心在支撑。专注的精神,是笃志钻研,是凝神深耕,是沉潜用心,这是处事之法,更是为人之道。古语有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一“痴”字,便是专注的别名。
大凡有成就者,都绝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能专注于一个目标。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行业虽然各有不同,但只要认准自己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就能成为持平者、排头兵。
制作铁锅的匠人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专注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容不得一丝偷工减料。片面地追求速度,只是看重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易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样。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专一和聚焦的耐心、韧劲,不仅让人“坐不住”,而且会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的心态。
正是因为潜心于一业,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获得内心充实,因而可以不计功名利禄、远离外界纷扰。作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宁允展认为“工匠就是凭手艺吃饭”,宁可辞去研磨班班长职务也要回到,他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间,增加了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说他是“不愿当官的大国工匠”,他却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是的”。正是因为,他的产品可说已臻于“作品”。
专注,从来没有天赋和运气的成分,靠的是细心积累、信念支撑。焊接微小的焊缝时,怎么确保眨眼瞬间没有闪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这“十分钟”换来的航天制造“零失误”的标准,源自他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从姿势到呼吸、从动作到心态,都然众人。实践也证明,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技能。
通往“大国工匠”之路,是由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在当下,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下的功夫足够大、谁花的心思足够多,谁就能在竞争中持平一步。以专注力托举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转载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1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