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在双时代会有什么新变化?
小新 2017-11-02 14:46:35

  近期,双大学热议推上热潮,今天伊顿教育小便看到一篇文章,分析双发布后,会给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变化,觉得说的很有道理里,特意为大家分享出来!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你说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从2015年8月开始推出“双”建设,到2017年1月明确发布“双”建设实施办法,再到2017年9月21日正式推出的“双”建设名单 。中间跨越两年,期间民间揣测不断,高校引发挖人大战,地方政府不停“砸钱”,都在向卖力争取“双”。双名单发布后,更是引来无数民间高手拍砖热议:

  有人说,双公布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有人说,双公布后的那一晚,有多少高校哭着睡去?有多少高校笑着醒来?

  也有人说,“双”就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在未来5年内,双将会对大学与学科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会以此为转折点发生改变吗?今天从几个方面梳理一下,双会对高校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首先,说一下,双带来了哪些变化

  (1)高校身份的变化

  一提到高校,我们都会想到、。未来可能就是“大学”建设高校、“学科”建设高校。更有网友,把、带入到双中,就出现了四非高校(非、非、非大学、非学科)。标签不同,但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变相”地对高校实力进行了划分。

  如果说“双”的变化,较值得称道的便是它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

  众所周知,一提到,我们都知道一共有39所;一提到,我们都知道一共有112所。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名额固定,大爷永远都是大爷。、已经成为贴在高校身上的标签。

  双建设高校,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之后再次评估时,建设不得力的高校,会被踢出名单之外,建设得力的四非高校,也有可能进入双名单。这样给很多高校一丝希望。

  (2)高校建设的经费来源发生变化

  在、时代,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形式。钱,大家都有,只是上面给多少的问题。

  综合定额部分费用发放的依据多以高校的招生规模、办学成本等为依据,使得很多高校盲目扩招,增设新等求大求全现象,而忽略了办学的效率和质量。专项补助部分的费用,比如之前的“工程”专项资金、“工程”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等。

  双建设时代,高校经费来源又是怎样的呢?
#p#副标题#e#

  根据《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指出,“双”建设的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块提供。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同时根据第三方评估评价结果、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

  言外之意就是,对于双建设,中央会出现,但是地方政府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政策、资源支持。而且,在双建设过程中,谁建设的好,就重点支持谁。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在经费投入上,大家都“雨露均沾”了。

  其次,双时代,高校会有怎样的变化?

  高校建设和发展较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钱和人。砸钱和挖人将继续是双建设过程中的主旋律。

  (1)经费来源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强者越强,弱者更弱

  前面提到,双建设时代,双建设的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在《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关于双建设费用是这样表达的:

  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央高校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地方高校开展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

  入选的双的中央高校,由中央和地方一块提供经费支持;入选双建设的地方高校,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经费支持。不管怎么说,双建设,地方政府责任和义务都很重大。

  那么问题就来了,经济不行的地方提供不了多少经费支持呀。比如兰州大学所在的甘肃省,比如经济正在走下坡路的东三省。这样的导致的后果便是:尽管这些高校入选“双”建设,但是真正发力建设阶段,依旧会力不从心。

  此外,双建设名单之外的高校呢?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96所(含独立学院266所)。其中“大学”建设院校有42所,“学科”建设高校有138所。其他的都是“双非”高校。这些高校建设经费来自哪里?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建个双都力不从心,更何况是非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无暇顾及。

小可爱

  (2)双建设的要素——人才,流动会更加频繁

  没钱,人才都留不住。东部发达地区高端人才远远持平中西部地区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过,这种差距到底有多大,却鲜有人知。

  近五年(2013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当选的两院院士(共计23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61人)、杰青获得者(99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388人)、优青获得者(1998人)等六类,目前学术界影响力较大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从中看看中国各省份高层次人才差距到底有多大。

  随着“双”建设的启动,高校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了解在高校人才流动中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更具吸引力,麦可思进行了中国高校工作吸引力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参与填写问卷的大学教师中有8%在未来三年内极可能离职,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该比例相对较高。对于离职的原因,薪资福利偏低占据了40%,有29%的参与调查者明确表示其他高校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人才进不来,又留不住,双建设还从何谈起。

  (3)五年之后,入选双的黑马较可能来自东部发达省份

  有钱,什么都好办。话糙理不糙,形容双建设再合适。

  以广东省为例,在已经确定投入6亿元支持“双”高校建设之后,广东还推出了“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此对接的“双”大学建设。换句话说,“双高”大学是“双”的后备军和预备队,争取五年之后,广东有更多的高校可以跻身“双”建设名单。为此广东省已经积累投入了300亿的建设资金。试问,中西部的经济不发达身份哪个有这样的财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五年之后,出现黑马的概率越高。由此也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生源、人才、实力,都会让经济不发达的院校望尘莫及。

  (4)双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又会怎样?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双时代,高等教育的格局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依旧是资源分布不平衡,高校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好的教育资源的分布还是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相重合。

  有所变化的是,高校的办学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双建设时代,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经费会被更好的用在科研和教学上。而不是以往的盲目扩招或者盲目增设新,大兴土木等。(作者:圣达信梁挺福)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