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有哪些?判断断句的标志一般都有哪些?
小蜜蜂 2019-12-28 10:43:01

  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是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题目,怎样更好的判断是否该断句,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找标志性的字,比如“曰”、“云”等这样一些明显的字词,但是还有一些没有这样的标志性的字词的时候,同学们就需要歌根据自己在日常积累的文言知识去判断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但是不要着急,下面伊顿教育小编大家分享了一些文言断句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加上自己的积累就能很好的判断出断句的位置。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有哪些?判断断句的标志一般都有哪些?

  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古文需要培养的较基本的能力,是高考试卷中常考的题型,既有选择题形式,也有以斜线断句的主观题形式。常见断句方法有根据语境断句和利用技巧断句,其中断句技巧是备考师生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比如借虚词、看名词代词动词、辨别句式修辞等方法。然而,有些断句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在技巧上设置“陷阱”,以考查考生断句能力。因此,有需要了解常见的“陷阱”,避免错误。

  一、“曰”“云”“言”等“对话标志”后无对话

  “曰”“云”“言”等表示说话的动词一般可被看作断句的标志,但是有些情况不可断开。比如2016年高考试题: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其中的“言”“曰”并非断句的标志,如果将其当作对话标志的方法断句,则很容易断错。因“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中的“曰”的内容是贾谊转述的“进言者”的观点,不是“进言者”本人表达观点,本可以不断句,但因为独立成句了,为表达需要则用“/”断开,当然也可不断。“曰安且治者”的“曰”也是指“进言者”的观点,做“者”的定语。所以,其后不可断开。

  除此之外,还要知道这些词的其他用法,比如“曰”,一是表示“称,叫作”。例如《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二是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一是表示“有”,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示“为”,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二、“也”“乎”“哉”等虚词并非都是句末语气词

  一般文言文虚词“也、乎、哉”等做句末语气词,要在其后断开,但是有些情况下则不能断开。比如2014年重庆高考试题: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其中“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中的两个“也”都是表示句中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以不停顿。类似的还有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始也心志于中”中的“也”也属于这种情况。

  此类句子在教材中也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中“也”表示强调,要停顿。

  所以“也”虽然是断句中重要的标志,但如果它表示句中停顿,就要仔细辨别,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是不停顿的,往往这也是设题者有意设置的陷阱。

  另外,像文言文虚词“乎”“焉”等,也因为其并非只是句末语气词,所以,断句时则不要在其后停顿。比如2019届温州市高三九校十月联考试题:

  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韩愈《答李翊书》)

  前两个“乎”容易被误解,以为需要停顿,其实两个“乎”都是介词,前一个“乎”表示引出“志”的动作对象,而后一个“乎”表示被动。教材中类似的句子有“知不可乎骤得”“所求乎为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等。

  再比如,根据2014年湖南省高考文言语段改编的断句练习题: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选自《金兰集》)

  此句“其不为果哉者”,这里三个虚词连用,“哉”不位于句末,而是与“其不为果”一起修饰“者”。

  类似的文言虚词有很多,如“夫、与、若”等都要明确它们的意思,只有正确翻译才能够正确断句。

  三、看名词、代词、动词,还要分析句子层次

  借助名词、代词辨别主语和宾语,利用动词辨别谓语是文言断句中重要的技巧,但是在判断主语谓语宾语时,还需要考虑语段的句子层次,注意逻辑关系,否则看似对了,实则经不起事理逻辑的推敲。比如2013年“华约”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试题:

  改正下列句中断句或标点错误,并说明理由。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唐语林》卷一)

  “居径山”后面不应用句号,而应用逗号。用了句号后,“以其道高”就成了“居径山”的原因和前提,而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另外,“有僧曰法钦”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这句话表意完整。

  再比如湖北省2015年高考试题: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如果不熟悉人物年代,不联系前后文,根据宾语情况,很容易在“之”后停顿,句意为曾巩和唐顺都是王慎之的学习榜样。则与原文意思不符。

  四、整齐句式也有可能做成分

  文言文中常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些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极有帮助,例如教材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但有时整齐的句式,我们还应分析句子的层次,看看整齐的句式是不是做句子成分。比如2012年北京高考试题: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选自《战国策·秦策》)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如果按照句式对称,为什么不是“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因为下文“如此”指代前面的整个半句,相当于做“如”的宾语,因此前面不用断开。

  另外,“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为什么要断成“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这里的“耳之前目之下”是充当“在”的宾语,所以不应该断开。下文的“使耳不聪目不明”,显然也应该是做“使”的宾语,不能断开。

  有些整齐的句子也是可断可不断的。比如2017年温州市高三模拟试题:

  梦有被玄衮/裹绛服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辞义既严/敢不退避/然吾小毒小臭/尔亦知世有大毒大臭者乎(杨维桢《骂虱赋(并序)》)

  “被玄衮”和“裹绛服”都是衣着描写,并列关系,中间应该停顿,但此处两个并列动作是做“者”的定语,翻译成“梦中有穿黑色和红色衣服而来的东西”,属于可断可不断的情况。

  所以,整齐的句式还要辨别是不是做了成分,是不是属于可断可不断的类型。

  总之,文言断句题虽然有做题的技巧,但仍需要考生进行反复练习,“操千曲,观千剑”,真正领会这些技巧,避免落入“陷阱”,做到有技巧、会技巧,才能准确断句。

  五、训练体验

  [试题]

  用“/”给下面语段断句。

  1.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旧五代史·钱镠传》)

  2.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以异志者也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楫正则莫不正也枢楫不正亦莫之或正矣——(张尔岐《辨志》)

  3.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曾国藩《原才》)

  4.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参考答案及译文]

  1.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译文:钱镠读书学习,喜欢吟诗。江东有个叫罗隐的诗人,诗歌才华出众,在国内颇有名声,依附钱镠担任参佐。钱镠曾和罗隐诗文唱和。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钱镠也怡然自得,不愤怒,他就是像这样懂得宽恕。

  2.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以异/志者也/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楫正/则莫不正也/枢楫不正/亦莫之或正矣/

  译文:人出生没有多少不同,然而较终大不相同,是习惯造成的。人有习惯,起初不知它为什么不同,就此整天天(变得)不同,那是志向造成的。志向不同,习惯就不同;习惯不同,人就不同了。志向是学问的关键,是走向善或恶的车或船。关键处正,那么没有什么不正的;关键处不正,也没有什么是正的了。

  3.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译文: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绝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4.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

  译文:史官只要用善、恶等名称来褒扬或贬斥人,尚且恐惧不敢做;假使让退之做御史中丞、御史大夫,那赞扬人、贬斥人,论人成功或遭到失败就会更加明显,应该更加使人感到恐惧,那么您只管得意扬扬地走进御史官署,吃着精美的食物,安逸地在那里坐着,每天只是上朝喊喊“万岁”就行了吗?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